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5日
富县非遗频获殊荣背后的故事
通讯员 李煜 记者 方大燕
泥塑传承人王志刚在陶艺作坊给小学生上课

  “咱富县的泥塑、熏画、手工艺品能得到大家和组织的认可,我们真的特别高兴。让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并留得住、传得开、做得好,一直是我们工作所追求的。”富县文化局干部樊学斌喜气洋洋地说。
  春风送暖,捷报频传。近日,富县非遗接连荣获3项省级殊荣。它们分别是富县鄜州女巧手手工艺品非遗工坊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遗工坊;延安新区第二小学传承基地(富县泥塑项目)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富县文化馆熏画社会实践基地被列入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泥塑出彩
  近年来,延安新区第二小学传承基地与富县黄河陶艺作坊携手,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非遗项目泥塑制作,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富县黄河陶艺作坊创建于2000年,利用当地具有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组建了一支具备高素质、高创意的专业团队。延安新区第二小学基础设施完善,师生学习泥塑热情高,教学组分班安排学习泥塑,并且距离富县黄河陶艺作坊仅有50分钟车程,地理条件优越。从2022年起,延安新区第二小学聘请泥塑传承人王志刚为该校授课老师,已免费培训学生2000余人,并从中发现陶艺“苗子”,着重培养,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因此,延安新区第二小学传承基地(富县泥塑项目)被列入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传承中国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是富县陶艺一直追求的目标,而推广陶艺制作技艺回报社会,则是我毕生的愿望。”泥塑传承人王志刚坚定地说道。
   熏画出色
  2015年4月初,富县文化局建了熏画展厅,并在原交道镇曹家庙村成立了鄜州熏画专业合作社,熏画展厅占地72平方米,创作室占地32平方米,能够同时提供30人参观学习、临摹。
  2020年5月4日,鄜州熏画专业合作社被授牌成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艺术实践基地,该校曾多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2022年,熏画传承人鲁跃芳被富县高迪小学、北小、城小聘为富县熏画进校园授课讲师,免费授课2000余人。
  师生们对富县熏画社会实践基地极大的关注和喜爱,使它因此被列入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前年我得了一场重病,化疗了8次,每次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到学校可爱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熏画传承人鲁跃芳说,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战胜病痛,继续为孩子们教熏画。
  手工艺品出圈
  富县鄜州女巧手手工艺品非遗工坊专业合作,成立于2014年3月,位于富县圣佛峪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是一家集熏画、剪纸、串珠、布艺、编织、刺绣、面花、藤艺、手工花灯等培训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2014年至今,手工艺传承人曹红霞每年在寺仙、张村驿等乡镇对精准扶贫户、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在沙梁幼儿园、川口幼儿园等进行非遗教学培训。
  多年来,工坊累计培训达13360人次,通过培训受益户达460余户,其中残疾人30余户,年户均增收3200元,累计增收147.2万元。
  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模式,带动全县400多户农家妇女足不出户即可增加收入贴补家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因此,被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遗工坊。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这要感谢鄜州女巧手手工艺品合作社。”交道便民服务中心交道村村民袁云高兴地说。
  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在民间、变革在民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扎根到非遗事业中来,非遗文化在富县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绽放结果,焕发着多彩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