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遗存典型,被专家称作是保留、传承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最典型、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安塞非遗项目门类众多,其中,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曲艺“五张名片”蜚声国内,享誉世界。
在助推安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安塞区检察院党组坚持党建引领,从检察履职角度入手,找准能动检察助推以“五张名片”为代表的安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司法“初心”守护非遗传承“匠心”,为推动安塞非遗保护传承、文旅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检察保障。
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
非遗是一个地区历史底蕴、文化根基和传统积淀的体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
为传承非遗文化,守住历史的美好,安塞区检察院党组将该项工作作为全院性重点工作开展,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呼延涛任组长,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永胜任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为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今年1月中下旬,该院党组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检察助力非遗保护传承专题调研活动。调研围绕安塞非遗文化“五张名片”分为5个小组,由5个部室负责人带队开展具体工作。
非遗项目保护力度够不够,非遗商标权、创作权、署名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存在薄弱环节,非遗项目传承传播是否规范,非遗项目保障制度机制是否完善……带着种种问题,全院20余名干警走访了国家、省市区非遗传承人30余人,邀请安塞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调研5人次,围绕检察实践和检察视角找准当前制约非遗保护传承的诸多关键问题。干警们以走访、电话问询、座谈的方式,以“主动报告检察工作+宣传检察职能+聚焦非遗保护传承问需问计于民”的形式,听取意见建议,收集数据素材,深入了解以“五张名片”为代表的安塞非遗基本情况,发现非遗保护传承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问题。
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可以了解到,安塞区非遗项目共有6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传承人7人。从法治和检察视角看,安塞区非遗项目仍存在保护力度不够、传承传播不规范、保障制度机制不完善、品牌创建意识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以群策群力凝聚工作合力
针对非遗保护中存在的种种薄弱与问题,安塞区检察院党组如何立足检察职能,更好地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3月1日,安塞区检察院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遗传承人代表,就非遗保护与传承检察工作进行座谈。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知识产权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等职能,在行政机关穷尽行政手段仍不能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以法律的手段实现对非遗的有效保护,争取办理一批非遗保护典型案例,为非遗保护提供更多途径、更优检察保障,以法治力量助力维护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合法权益。”
“依法能动履职,通过诉前磋商、公开听证、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行政机关建立相对统一的非遗品牌、管理制度、认定机制等。”
“推动建立‘行政执法+社会团体+检察助力’的保护传承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保护合力。”
“强化法律意识,为推进非遗品牌建设贡献力量。”
“及时总结宣传,讲好助力非遗保护的安塞检察故事。”
…………
座谈中,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检察助力非遗保护出谋划策。
就检察履职如何更好地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该院党组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能动履职,提出了推动建立“行政执法+社会团体+检察助力”的保护传承工作格局、推动完善“自身建设+规范运营+人才培养”的发展传承工作制度、推动营造“依法管理+广泛传播+群众认可”的宣传传承工作氛围等一系列举措,以更高质效的履职办案助力安塞非遗项目高质量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