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欢)记者4月8日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上了解到,2023年,我市紧扣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完善创新机制,构建创新生态,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7.93亿元,较上年增长34.01%。
2023年,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延安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延安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延安市博士服务团进企业服务实施方案》等6个政策文件,印发了《中共延安市委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县区和管委会兑现各类科技创新奖补政策资金4011.5万元。
我市聚焦打造创新高地,秦创原建设扎实推进。以打造延安创新新引擎为目的,按照构建一原多中心、提升两项服务、夯实三方责任、健全四个体系、建立五项机制的“12345”模式,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召开了延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进会,与黄陵县建立了第一轮科技会商制度,建成安塞、延长、黄陵和延安大学创新促进中心分中心,形成“一核四区”创新发展格局。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转化科技成果37项,新入驻企业和机构42家,总量达到94家,累计兑现奖补资金980万元。
针对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能化装备制造等市级重点产业链以及园区与县域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我市下达2023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83项,争取中省科技项目资金2287万元,登记省级科技成果49项,获省科学技术奖6项,积极推进厅市联动项目和两链融合重点专项组织实施。
同时,我市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评选出第一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5人、青年科技新星10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人、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4人、优秀产业发展团队5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5支,对入选的14名科技人才,以科技计划项目形式给予科研经费支持。
我市按照县(市、区)和管委会组建16个博士服务团,深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挖掘技术需求267项,签订技术需求解决方案意向合作协议33项,合作金额825万元。出台了《延安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八个专项”行动,建立“四张清单”,推动科技需求与成果匹配对接。通过举办延安市校企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企业进江南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对接科技成果等活动,促成27项本土“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延安市技术转移中心获评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