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4日
修复乡愁
白长安
  鹊桥星驾,经年才见;故乡之远,别恨难穷。但我的故乡不在远方,它就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它是一座九川环拱、五水交流、绚丽璀璨的现代化城市。
  汽车沿吴王公路行驶,头道川的绿色敲窗,叠翠如绣,半小时后就抵达全国旅游资源开发名镇铁边城,这里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天十分高,十分蓝,十分洁净。那遥远的天边停驻着一层层一列列云彩,云彩迎着阳光的一面,洁白得好像绵羊毛;背着阳光的一面,则是褐色或者瓦灰色,好像山羊毛的颜色。蓝天丽日下的铁边城乡村,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草木葱茏,十里山花不如你。往前走,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涝坝,一群鸭鹅在水面摇摇摆摆地嬉戏舞蹈;四五个穿着花花绿绿的村姑和农妇在岸边浅水处洗衣服;两个老汉在树荫下抽着老旱烟,用幽幽的目光望着远处或者打量着来人;两条小花狗在树底下玩耍,见陌生人至,便吠吠两声,随后就夹着尾巴跑远了。再往前走,只见不太平坦的土石路上,有各种车辆碾过的痕迹,安静的村庄开始有了鸡叫,有了人声,有了来来回回的走动,有了不一样的门楼,有了各种各样的平板房、石窑洞、砖窑洞,有了一缕缕炊烟的升起。这,就是潜藏在记忆深处的陕北村庄;这里,会勾起你那即将消失的乡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村子依山傍水,没有人规划,但是建造的住所还颇有讲究。那便是所有的住所永远是背靠南山,面北而建,冬暖夏凉,阴阳和顺,四季平安。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休养生息,在这里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完成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使命。
  乡愁是人生的脐带,它如泉水般永远流淌在每一个游子的记忆深处。可惜的是,近年来,在一些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扩建中,那记忆深处的一些乡愁符号被破坏,使出门的游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乡愁,也成了缺憾的代名词。
  为了解决这个缺憾,在新农村建设中,铁边城镇注重把旧庄基进行合理利用。在一面大坡上梯次修起6排共108孔窑洞,整齐漂亮,美观大方,使记忆中的乡愁又回归于游子们的眼前。这不但勾起了人们的返乡热情,还引来外地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在距吴起县城10公里处的白豹镇王湾村有个云龙园,这里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垂钓、农家乐于一体。置身云龙园,如至世外桃源,使人们不由生出“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中可耕田”的感慨。在距吴起县35公里处的周湾镇小口则村,有一座民俗文化园,徜徉其间,最能勾起人们的乡愁。一群土生土长的男女,用原汁原味的嗓音唱信天游,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唢呐团队用那高亢亮丽、富有穿透力的唢呐声,奏出昨天的卓绝和今天的辉煌,奏响对明天生活的憧憬;古朴的老秧歌,粗犷的铁鞭舞,精巧的柳编表演,驰名的陕北说书等节目精彩纷呈。还有现存于窑洞展馆里的驴拉车、石磨、石碾以及剪纸、鞋垫、针扎扎、顶针、香包、口弦弦、皮影戏、麻油灯等等民间艺术品,蕴藏着中华文化的根,使人们感受到那刻骨铭心的乡风、乡俗、乡恋、乡情、乡愁。
  窑洞冬暖夏凉,是因地制宜的产物。陕北的黄天厚土适宜建造窑洞,穴居是农耕文化的典型特征。在吴起县五谷城镇,各村都有保存完整的一明两暗的窑洞。窑洞虽然不是很大,但里面的陈设一应俱全。有的是橱窑,锅台连炕,烟囱朝上,用来给游客做细长面或鸡肉摊馍馍;有专门的客窑,客窑里边有可以住人的土炕,窗户上贴着有灵性的窗花,双扇扇门楣上贴着红红的对联,写着祝福的话语。漫步这里,昔日的许多场景扑面而来。想起曾经在煤油灯下,或做针线、或做农活儿、或读书、或写字。当时虽然贫穷,但是人待人的那份真诚,却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乡愁是一条记忆的小溪,它流淌着儿时的感叹,它流淌着浪漫的怀想,它流淌着厚重的脚印,它流淌着感恩的眷念。故而它能修复,亦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