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乐 通讯员 景琴琴
四月,花开满城,城绿景新,延安的春天已经透出夏的热度。与此同时,延能集团上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
聚焦“高效化”,在国内薄煤层开采中创新运用“110工法”无煤柱开采技术,达到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聚焦“智能化”,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化开采装备及其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矿装备智能再制造项目全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聚焦“绿色化”,推进煤基固废制路基材料、巷道喷浆和有机土等新型材料试验应用,综合降本387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延能集团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创新出实招 扩能提质效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打下的坚实基础。以煤起家的延能集团,坚持以“新”提效,以技术创新改写传统产业发展故事,印发《延安能源化工集团2024年煤矿管理十项重点工作》,促使传统优势生产力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延安地区是陕北极薄煤层煤田资源的主要赋存区域,是我国开采极薄煤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针对国内薄煤层开采成本高、资源回收率低的实际,延能集团潜心钻研、大胆创新,早在2015年便率先在国内薄煤层开采中创新运用“110工法”无煤柱开采技术,依靠科技让煤矿开采提质增效。
“‘110工法’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留设煤柱开采所带来的资源浪费、采掘比低、掘巷成本高、掘进头面多等制约矿井安全发展的问题,使煤矿巷道综合掘进费用降低30%以上,煤炭回收率提高20%以上,单井年增效近亿元。”车村煤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甄葳棋告诉记者,目前,该技术在禾草沟二号煤矿成功推广应用,达到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并被确认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2020年初,禾草沟一号煤矿提出应用小煤柱开采的工艺创新想法。这个想法最初提出来的时候,大多数干部职工心存疑虑,觉得风险太大,煤柱窄了,安全系数肯定会降低。
“煤炭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是技术工艺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要紧跟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企业成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秉持这一想法,该矿领导班子积极联系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研究纵裂隙发育软岩“小煤柱”开采技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将煤柱留设宽度由20米缩减至5米,最大限度使煤炭资源“颗粒归仓”。该技术近两年在禾草沟一号煤矿15205和15207工作面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4亿元左右。
除了煤炭开采工艺,该集团还着力在选煤系统提质增效、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成效显著。禾草沟煤业公司选煤厂开展了煤泥水系统提质增效技改项目,新增TBS干扰床分选系统和浮选自动加药系统,每天可增加精煤产量15至20吨、中煤产量40至50吨,年增收超过1500万元,实现“吃干榨净”、点“煤”成金。针对煤矿井田内油气井严重制约煤矿正常开采,且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禾草沟煤业公司首创“3G7S工艺”进行治理,实现油、煤、气等资源安全协调开采,单口油气井增加煤矿可采储量11.21万吨。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延能集团在深耕煤炭主业的同时,将技术创新的步伐迈向燃气勘探开发利用领域,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延安能源服务公司拥有可溶材料、桥塞等国内发明专利8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在可溶解材料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延安市非常规天然气公司为实现降本增效,在延川100万方/天液化工厂项目中应用车载式LNG设备,实现快速拆卸、快速转移搬迁;投建BOG提氦挖潜提效项目,将BOG原料气中的氦气进行分离提纯,变废为宝。
发展更智慧 生活更智享
提起煤矿采掘,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满脸煤灰辛苦工作的矿工形象。其实,如今智能化的煤矿掘进工作面,只需要几位工人站在安全位置操作,按下几个按钮,成套设备就能自动掘进,还能同时支护、运输,工作效率更是提高了2至3倍。
智能化建设是煤矿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延能集团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大势,持续深耕智慧矿山建设,高效推进陕西延安能源装备制造中试及示范基地建设,拓展智能装备在薄煤层、极薄煤层开采的应用范围,焕发出现代化煤矿新活力。
经过近一年的试验和研究,极薄煤层绿色智慧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国内首个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施“采面设备一键启停、全程视频监控,井下有人巡视、少人值守”的智能化作业模式,实现“降采高、减矸石,提产能、减人员”目标,并于2023年6月顺利通过智能化工作面初验收,达到陕西省A类智能化标准。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化开采装备及其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陕西省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开采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研发平台获批成立。瓦斯(油型气)灾害监控与预警重点实验室获批2023年度延安市科技创新研发重点实验室。煤矿装备智能再制造项目全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发挥着保障人民群众冬季温暖过冬的重要职能,但传统依靠人工调控的供热系统,已无法实现整个热网有效平稳供热。延能集团全面推进智慧供热平台建设,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让群众享受便捷、智慧的供暖服务。
“智慧供热模式可实时观测住户家中的温度,通过有效调节,使每家每户都达到适宜的温度。”圣地蓝新区供热公司副经理高梅说。2019年,圣地蓝新区供热公司投资630万元打造高效、节能的新区智慧供热管控平台,在全省较早推行用户端室内调温技术,形成无人值守、按需供暖的智慧供热模式。
借鉴这一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2021年9月,安塞供热公司创新性地与同方节能工程技术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合作,建设智慧供热节能改造项目,实现“全网平衡、按需分配、智能无人、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温暖万家”。
为规范瓶装液化石油气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延安液化石油气公司引入智慧监管理念,建成并投用“气瓶智能化管理配送系统”和“储配站运行监测自动控制系统”数字化监管平台,使气瓶全生命周期溯源追踪更详细、人工劳动强度更低、用户订气更便捷,保障辖区居民用气安全、用气便利。
从煤矿开采到智慧供热,再到气瓶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这一关键词以其独特的方式,让企业发展更智慧、管理更智能,让群众生活更智享。
夯实“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在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延能集团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积极倡导煤基固废“变废为宝”、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污染防治等,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产运营过程,让绿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为煤的伴生物,煤矸石、煤泥和粉煤灰等煤基固废因其难以利用且污染环境,一直被人们视为发展的“绊脚石”。为此,车村煤业集团编制完成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产业发展10年规划,积极与国内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同步推进煤基固废制路基、巷道喷浆和有机土等新型材料,节省综合成本387万元。
随着煤基固废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实施,煤基固废迸发出了新活力:经过设备分筛,破碎的煤矸石添加新型固化剂后,摇身一变成为绿色低碳路基新材料、井下运输槽硬化混凝土、井下喷浆料、地面硬化混凝土,在禾草沟二号煤矿铺筑了一条百米左右的试验道路路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家一级道路应用标准,并用以对该矿1107运输槽地坪进行硬化,对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等进行喷浆处理;在芦村一号矿,用以对矿区地面进行了4.78万平方米的表面硬化工程,实现变废为宝。
煤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子长化工公司与宁夏神耀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废锅流程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开发的神宁炉二代具有原料适应性广、连续运行周期长、自动化程度高、碳转化率高达99%等特点。相对于神宁炉一代,每年减少标煤消耗7.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66万吨,年增效近8000万元,经济优势、环保优势明显。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的“含绿量”,延能集团与延安大学合作共建绿色能源——零碳建筑实验室,为分布式光伏在陕北地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与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合作,深入开展矿区水环境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系统制定煤矿等企业水害防治解决方案,不断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的成功推广应用,使得集团的传统产业生机勃发、新兴产业竞相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瞄准新赛道,找准切入点,延能集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大力实施“双十双百”科技创新工程,培育新动能,激活新要素,努力实现规模、质效、创新“三个倍增”全方位跨越,坚定地朝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