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1日
绘就鼓乡新画卷
—— 安塞区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 大棚西瓜
    ● 镰刀湾镇梅花鹿养殖场
    ● 南沟景区一角

  通讯员 吴静 记者 朱佳雨
  “我的家乡变了样,美滋滋的光景,火辣辣地唱……”这是新时代陕北民歌《我的家乡变了样》的歌词,也是安塞美丽灵动的写照。
  近年来,安塞区坚持大抓产业项目、大抓招商引资,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区、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战略,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基层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精准打好三张“牌”,探索出一条农业快速发展、农村日益宜居、农民更加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打好“特色农业名片”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安塞区生态农业示范园里,延安科技蔬菜小院驻站研究生刘畅正在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不同品种小番茄的长势。
  “我们在这里一共引进了20多个品种的番茄和西红柿,采取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目前,已经有12-14穗挂果,我和同学们正在筛选优秀的番茄品种。”刘畅说。
  “截至目前,延安科技蔬菜小院已经展示了20多项技术,辐射带动设施蔬菜面积6.4万亩。让大棚种植户在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收益,真正为安塞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赋能增值。”安塞区蔬菜中心副主任科员郝海金说。
  走进安塞区镰刀湾镇罗居村吴家沟特色水域养殖场,工人们正忙着往水里放鱼苗。
  过去,镰刀湾镇经济全靠石油产业开发,农民基本靠“油”吃饭,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近年来,镰刀湾镇紧紧围绕设施蔬菜、苹果产业、特色养殖业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优先巩固发展农业产业,全镇累计建设大棚853座,各类养殖场47处,建设果园2.23万亩,让石油制约着农民的“钱袋子”成为过去,财政收入由依靠石油向棚栽业、草畜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转变。
  随着三大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的问题和挑战又摆在眼前,面临传统三大产业基本饱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力严重不足等问题,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对此,镇党委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棚栽产业品牌化、林果产业精细化、养殖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思路。
  通过调查研究,镇域内现有38座约4000多亩闲置水坝成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资源,发展水产养殖确定为镰刀湾镇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建起了镰刀湾镇第一个水产养殖基地。2022年,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水产品亩产量达到1300公斤,收益达2万余元。
  水产养殖试验的成果,为镰刀湾镇发展水产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镰刀湾镇开始注重在水产养殖水质、技术、品种上狠下功夫,全力打好水产养殖基础。镇政府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从养殖、销售等方面积极创新。大力推广“鱼蟹混养”模式,将淡水鱼和阳澄湖大闸蟹混合养殖,有效利用了水域空间,充分发挥亩均养殖效益。全面推行“互联网+”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礼盒包装、订单养殖的方式,全面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水产品不但能卖得出,而且能卖得好。探索实行“特色产业+集体经济”模式,通过清查全镇集体所属水库资源,以“三变”改革形式发展水产养殖,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源,解决了集体资产管护难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实现了群众、集体、企业多赢。
  如今,镰刀湾镇共发展草鱼、鲤鱼、鲢鱼和螃蟹综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4个,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在特色水产养殖上开辟了一条新的乡村振兴之路,培育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近年来,安塞区大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着力产业质量效益,创新推广了安塞“九五”式温室结构,完成旧棚改造1798座,目前全区累计发展设施蔬菜7.1亩,其中日光温室5.5万亩,弓棚1.6万亩,蔬菜年产产量31.5万吨,产值14.6亿元。改造老旧果园5000亩,创建富硒果园5000亩,打造高质高效示范园6个。新建万只肉羊育肥场1个、存栏200只规模肉羊养殖场10个,发展百万羽蛋鸡养殖基地1个、千头生猪养殖场3个。打造安塞“小碗菜”预制加工基地,新增冷藏、预冷库容4000吨;谋划建设活羊交易市场1个、定点屠宰场1个,种植优质牧草5万亩,发展精细化加工、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等企业5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4.24亿元,增长5.5%。安塞区已经成为陕北地区设施蔬菜、反季节水果种植、湖羊养殖第一大县区,也是特色杂粮、山地苹果、地椒羊肉的主要产区。
  打好“生态名片”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行走在安塞大地,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乡间沥青路干净整洁,一幅幅乡村美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安塞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打好“生态底色”。
  “村里的产业兴旺了、农民腰包鼓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在化子坪镇杨园村广场上晒太阳的村民刘根生说。
  “厕所革命”是安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近年来,安塞区大力实施旱厕改水厕方案。在刘根生家里,经过改建的水厕属于三格式化肥池,经过密封、厌氧、发酵,可以将粪液用于田地里。“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刘根生笑着说,“原来用旱厕,一到夏天气味难闻。现在用水厕干净、卫生,我们的日子也像城里人一样哩。”
  化子坪镇党委书记高炜介绍,化子坪镇动员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房前屋后进行美化绿化,去年以来,化子坪镇栽植各类常青树1500余株,发展庭院经济72户,新建卫生户厕所240座,翻修人饮工程2处,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和群众的生活品质。
  不仅如此,水土保持工作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塞区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重在保护、重在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照“沟道打坝、梁靠整地、山坡绿化”的治理思路,通过坡改梯、淤地坝建设、林草种植和封禁等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区累计建成淤地(拦沙)坝713座,其中骨干坝150座,中型坝333座,小型坝230座,形成了马家沟、康李、康含、马圈则4条坝系,总控制流域面积约1022平方公里,总拦泥沙库容约2.26亿立方米,已淤积成坝地1.8万亩。103座淤地坝,主要用于发展渔业养殖、休闲垂钓等特色产业。累计除险加固、改造提升淤地坝95座,实施坡改湖12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1条,水土保持率达到了40.25%,森林覆盖率34%,林草覆盖度69%,入黄泥沙由原来的每年1.4亿吨降到了现在的每年0.3亿吨,水土流失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截至目前,安塞区累计清陈年垃圾3.58万吨,清理“三堆”3.5万处,2013年至2023年完成厕所改造14799座、整改问题厕所233座,畜禽圈舍525处、乱搭乱建1085处;关停洗涤和洗车场点35个,延伸改造污水管网22.4公里,扎实开展违法乱建和违法占地专项治理行动,下硬茬整治非法开采、盗采矿产资源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完成人工造林绿化149.61万亩,飞播造林19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0.98%,区域内入河泥沙明显减少,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9.9%,连续荣获“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好县区”称号,乡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
  打好“文化旅游名片”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安塞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有辉煌灿烂的红色革命文化,也有浓郁的黄土风情文化。以安塞腰鼓、安塞剪纸、安塞民间绘画、安塞民歌和安塞曲艺为代表的民间艺术闻名全国,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安塞区大力实施“新兴工业强区、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文化建设,以建设文化旅游引领区为目标,将文化植入旅游,用旅游传承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4月4日,安塞区南沟景区首届杂技花潮节开幕,首日迎客2万余人。
  在景区中心广场,伴着阵阵花香,眼镜蛇、鳄鱼等精彩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更让人叹为观止的表演是高空走钢丝表演,特技表演者先后给游客们带来了自行车高空炫技、高空花样走钢丝和摩托车飞跃天险等惊险刺激的表演项目。他们以大山为背景,以钢丝为舞台,在高空中做出各种各样的高难度动作,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在场游客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扬。
  来自子长的游客李政择说:“我还是第一次来安塞观看演出,刚才的表演十分精彩。”
  “马上就到五一假期了,我准备带着孩子和老人去南沟景区游玩,老人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走远的地方不方便,离家近的南沟景区成了我们的旅游首选。”延安市民刘艳玲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安塞区南沟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培训1万人次,劳动实践10万人次,综合收入30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贫困群众5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1.6万元以上。
  近年来,安塞区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用优秀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高桥镇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古朴、寂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名人雅士、美院学生纷至沓来。
  再瞧南沟生态旅游景区,是集休闲采摘、赏花踏青、研学教育等乡村旅游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周边县的游客带着孩子参加研学旅游,带动住宿、农业采摘蓬勃发展。
  安塞区十分重视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开发,王家湾毛主席旧居、楼坪张思德牺牲纪念地、中央军委二局旧址等,吸引着游客踏访红色圣地,瞻仰革命遗迹……
  安塞区不断优化提升旅游营商环境,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文化+”赋能,推动农旅、文旅、学旅融合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与发展旅游有机融合,为广大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休闲消费选择。
  展望未来,安塞区将以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为突破点,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落脚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布局,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一幅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现代农业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后,我们将紧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继续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后整理,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群众收入,实现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和农民富裕的目标。”安塞区委书记曹振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