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8日
棚栽业成为“聚宝盆”
—— 志丹县发展特色产业铺就村民致富路
    ● 工人们分拣西红柿
    ●镇村两级干部查看樱桃生长情况
  通讯员李玉梅范文静刘淑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志丹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行“党支部+”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发展合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110个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村级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我们村集体种植的西红柿已经成熟了,下午收购西红柿的来了,所以我们要赶紧摘好装箱。”
  4月1日,志丹县杏河镇牛寨村村集体日光大棚里,一颗颗或鲜红、或青翠、或圆润的西红柿点缀在排列整齐、生机盎然的枝蔓间,果香扑鼻。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将西红柿采摘、分拣、装箱,等待即将上门拉货的客商。
  牛寨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亮说:“昨天,我们卖了第一茬,一棚卖了900多公斤,一公斤3.6元,总共收入3564元,现在隔两天能产出1000公斤到1500公斤,收入一天比一天好。”
  牛寨村位于杏河镇政府驻地2公里处,交通便利,村集体产业发展稳定,收入可观。而牛寨村周边的牛沟村、侯市村、城山村、寺洼村等4个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杏河镇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以强带弱”发展模式,引导各村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充分发挥牛寨村思路活、班子强、产业旺的优势,2023年年底,镇政府协调新建了4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在镇政府的牵头下,5村联合,以现金入股的方式共同经营4个日光温室大棚,推动全镇村集体经济由弱到强的华丽蜕变。
  张志亮说:“我们每一个村出资4万块钱,共20万块钱,从苗木的选购、肥料的采购、包括在后期的管理人员,5个村党支部开会联合完成,最终收益按5个村占比分配,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这几个村集体有越来越多的经济收入。”
  “牛寨村经济发展在杏河镇来说比其他村都要强,因为在中心地带,产业搞得比较有特色。我们侯市村属于王瑶库区,产业本身受限制,没有其他可以发展的产业,所以加入到牛寨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不断提高产业收入。”杏河镇侯市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平说。
  2023年底,5个村党支部书记商议种植西红柿,并从选种、栽植到后期管理,全权委托给已经颇有管理经验的牛寨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亮,这曾让张志亮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如今看着喜获丰收的西红柿,张志亮高兴之余,曾经的担心也减了几分。
  “按西红柿的生长期,一株结5层,一层产2斤左右,下来5层能产10斤,现在的市场价每斤1.8元算,能卖18元。”张志亮说,“我种植了9000株,这样下来毛利润就在17万元左右。这是一茬的收入,蔬菜能种两茬,算下来毛利润至少在32万元以上。”
  西红柿顺利上市,离不开牛寨村会计刘花和其婆婆的用心管理。大棚开始上苗的时候,勤劳细心的刘花婆媳俩以每年10万元的价格,将村集体大棚全部劳务承包了过来,每天接送完孩子婆媳俩就在家门口的大棚里忙活,“就业不再拘泥于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让刘花打工、顾家两不误。
  “在这其实也挺方便的,我们家就在这住着了,每天早上娃娃送学校就来这干活,娃娃也照顾了,活也干了,钱也挣了。”刘花说。
  2024年年初,牛寨村被确定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试点村。“千万工程”以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牛寨村在自己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带动产业相对薄弱的村子正在探索一条全新的乡村振兴示范之路。
  张志亮说:“大棚经济收入稳打稳收,一年产两茬,第一茬基本把人工包括苗木和肥料的经费收回来了,第二茬就是纯收入了,最终村集体有了收入,给农民也能办些实事。”
  杏河镇牛寨村忙着卖西红柿,双河镇桃庄湾村也没闲着。这不,桃庄湾村村集体经济大棚里也已经散发出勃勃生机。
  “现在正处于小瓜吊蔓环节,预计再过45天就可以上市了。”技术员白会明向村民教着技术。
  去年年底,桃庄湾村将原有的8个山地日光温室大棚以3万元对外承包后,又利用135万元上级扶持资金,新建二期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7座。2024年初,一部分栽种了樱桃树、火龙果树等长效经济树,一部分种植了西小瓜。现在,西小瓜已经开始坐果,长势不错,收入有了盼头。
  双河镇桃庄湾村党支部副书记白增鹏说:“这2个棚种小瓜,两茬大概收入18万元左右。”
  桃庄湾村位于双河镇南岭,村上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近年来,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以推动产业振兴为核心,桃庄湾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发展模式,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山地大棚、苹果、荞麦种植等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多点位提质增效,全方位培育陕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白增鹏说:“我们村现在有苹果110多亩、8个蔬菜大棚,其中挂果园25亩;去年,我们还种植了荞面、小杂粮,收入每年约在50万元以上。”
  增加就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桃庄湾村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就业就在家门口、挣钱就在村里头”的实惠。
  白增鹏说:“依靠苹果、棚栽业、小杂粮,一年用工量可达20万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挣钱。”
  看起来瘦瘦小小的樊振玉老人今年已经67岁,身体尚好的他常年在村集体果园打工,年均有2万多元的收入。村上的日光温室大棚投入使用后,干活卖力的老樊又被长期雇用进行大棚日常管理。
  “以前,我们每年都给大队果园和大棚打工干活,从村上建果园开始,一直到拉枝打药、施肥、翻地、套袋、摘苹果,一直都有活干。”村民樊振玉说,“今年建起了大棚,我又在大棚务起了长工,一月3000元,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挺好的。”
  近年来,桃庄湾村立足村情实际,以低风险、可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原则,注重在“盘活、利用、提升”上做文章,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推进粮食种植和特色产业同步发展,扩大了规模,提升了品质,不仅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实现集体增收,还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双河镇桃庄湾村第一书记张国玉表示,桃庄湾村发展产业,不仅要壮大村集体经济,也要带动村民在家务工,增加留守村民的经济收入。通过村集体发展产业,以党员、村干部示范带头,带动引导村民积极投入棚栽业和苹果产业。
  “今年,我们计划再建一部分大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产业,通过打造以山地苹果和棚栽业为主,以小杂粮种植为辅,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张国玉说。
  发展一个产业,链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群众。志丹县立足资源禀赋,拓展优势产业,做优布局、做强产业、做精品质,蹚出了一条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据了解,2023年志丹县新建“95”式日光温室大棚30座,新建小拱棚40座,并对原有日光温室大棚进行了加固维修和棚体改造。全县日光温室大棚棚均收入达到4万元,拱棚棚均收入达到8000元。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902万元,50万元以上村达到15个,其中百万元强村达到6个,截至2023年底,全县53个“薄弱”村全部清零。
  志丹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文富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千万工程’为统领,以‘培强增速’为目标,以‘1551’村集体经济建设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平台化管理,实现集体有收入、农民有分红、农村有发展,到‘十四五’末期,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