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走进川庄村“农耕园”,体验劳作的快乐 ▼ 游客正在胡家坡村“田园综合体”参与摸鱼游戏 ● 学生在川庄村研学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王前锋 赵云霞
初夏的富县,天高云淡。位于富县的葫芦河川两岸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一年一度的春夏季乡村游在此上演。近年来,富县积极探索推行“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市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
产业引路 鼓起农民腰包
近日,有着“塞上小江南”之称的直罗镇胡家坡村的田园综合体迎来了今年的首批客人。68名来自直罗红军小学的“红领巾”们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启了此次研学活动的“稻梦空间”之旅。
瞬间,稻田里响起了孩子们银铃般欢快的笑声。孩子们走进电子商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了稻米从种植、加工、生产、品质检测,再到直播销售送往人们餐桌的过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
胡家坡村每年的“插秧节”“开镰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人气流量地”“网红打卡地”。近两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经营收入约300万元,从而打响了“塞上小江南”与“直罗贡米”两张名片。
谁曾想,早在2014年,69户208人的胡家坡村却是贫困发生率高达19.2%、困难群众总量居全镇第四位的落后村。
恢复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是破局的关键,势在必行。
2017年,胡家坡村恢复稻田500亩,2018年增至1000亩,2019年增至1500亩,稻田面积逐年递增。
产业兴,穷“帽”摘。
村民赵正富感慨道:“以前种玉米,一年忙活下来也就赚个千把块钱。现在好了,种水稻一年能卖个3万多元,光景过得也有盼头。”
绿水青山自此成为葫芦河川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我们这儿就适合种稻子,背靠着子午岭,脚踩着葫芦河,山好水好,种出来的稻子都好吃。”张家湾镇川庄村55岁的农民冉琼对自己多年来的坚持确信不疑。
去年,冉琼家的水稻亩产750公斤,能加工出525公斤大米,1公斤大米卖6.4元,除去800元的投资,每亩地纯收入2560元,是别人种玉米收入的2到3倍。
设施提质 换了乡村模样 随着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直罗贡米”品牌的叫响,带来的变化是整个葫芦河川两岸的乡镇和群众。
“往年入夏后,来胡家坡露营、烧烤的人络绎不绝。小孩子喜欢玩水,还能在这里体验到摸鱼、翻螃蟹、捞蝌蚪等游乐项目。”胡家坡村驻村干部高升说。
走进胡家坡村,荷花步道、心形花海映入眼帘,村口两架巨大的水车搅动着水泛起粼粼波光,玩水、摸鱼之间随着溅起的水花,带给游人丝丝凉意。放眼望去,小河子河穿村而过,2400亩稻田随风起伏,煞是好看。
与直罗镇相邻的张家湾镇川庄村,古香古色的民宿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忙着组装家具。门外高高架起的林间步道,斜倚着数棵树木,几缕阳光透过枝叶照在长椅上,午后的一方荫凉最为舒坦。
村口的古旧吊桥被翻修加固并精心装饰了彩带,往日的“老破旧”摇身一变成了川庄村的一景。
“光靠自己发展产业是不行的,必须一块儿‘抱团’依靠科技才能助农强农,才能实现富民强村、振兴乡村。”川庄村党支部书记周海斌望着精心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留得住乡愁,川庄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还实施了农耕园、五谷园、儿童游乐园、户外露营基地、儿童戏水区、休闲垂钓区等设施建设,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又能寄情于山水,享受悠闲慢时光。
“自从开展水稻恢复项目以来,川庄村水稻发展就走上了‘快车道’,不仅有富硒水稻、稻鸭共养、稻鱼共养,现在还有智慧稻田、云端稻田,将农旅融合,产学研游一体化,不断拓宽水稻发展的路子,让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张家湾镇纪委书记刘洋说。
文旅增效 铺就振兴之路
塞上江南风景好,风吹稻浪谷飘香。
每年金秋时节的张家湾镇川庄村,游人满目看到的是稻浪翻滚、稻穗丰硕低垂,闻到的是稻子清香。
村子里,是新建的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儿童乐园、二十四节气步道,来自中小学校的孩子们迎着阳光,行走在研学步道上,一边学习着水稻的栽培知识,一边享受着来自田园的闲适时光。
川庄村驻村干部乔建国说:“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一直以来都是谋求振兴的好路子。川庄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多方努力共建下,有了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群众增收致富了,还让村集体焕发了新活力。”
“2023年,我们在川庄村开发了全县第一家三产融合的研学课程,接待学生2892人,村子入选‘全省最美乡村’。张家湾镇还被评为陕西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张家湾镇镇长汪剑锋说。
“今年,我们将继续举办稻田风筝节、插秧节、音乐节、开镰节、溜冰节等活动,以节促旅,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打造发展乡村休闲游+研学新业态,借此推广生产直罗米皮、米糕、米锅巴等特色产品,形成以美食品鉴、‘土特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在刚刚结束的富县乡镇党委书记话发展大会上,直罗镇党委书记丁小龙谋划道:“我们还将保护利用好‘红色直罗’和农耕文化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历史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与周边乡镇形成优势互补的乡村旅游闭合圈,努力实现全年旅游人数突破3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据了解,富县已在直罗、张村驿、张家湾、北道德等4个乡镇种植水稻1.56万亩,通过统一品种、智能数字化大棚育秧、全程机械化种植管理、“云稻米”认养销售等方式,推动全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及旅游+深度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我们要立足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禀赋,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推动力作用,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的强链、补链和延链工作,以实现产业兴旺铺就乡村振兴之路。”富县县委书记李彦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