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新城二期 图片来源:潮新闻 ●调研团在杭州城市阳台采访(图片来源:浙江日报社) 记者孙文珍刘彦
工厂车间,酝酿着新质生产力的势头;广袤田野,描绘着城乡协调发展的画卷;桨声欸乃里,讲述文旅融合的新故事……
近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综合实力更强、活力更足、城乡区域更协调、人民生活更殷实,文化发展动力也更强劲,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答案愈发清晰。
日前,在“高质量发展浙江行党报大调研”活动中,中央媒体及省、市党报和报业协会负责人、记者兵分三路,在浙江各地开展采访调研。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受邀参加,走进杭州、嘉兴、湖州等地,探寻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回味初心赤诚,看数字化成色
“南湖红船是一艘中型的单夹弄丝网船,船长约16米、宽3米,由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组成……”5月9日下午,在浙江嘉兴南湖之畔,一群群慕名而来的游客正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解,深情瞻仰着南湖红船。
南湖的粼粼波光中,倒映着时光流转,传承着红色根魂。驻足南湖畔,登上烟雨楼,“高质量发展浙江行党报大调研”调研团成员,在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寻觅信仰的力量、回味初心的赤诚。
穿越百年历史长河,那段激荡人心的红色故事似在昨日:在那个7月,南湖的缥缈烟雨中,一艘红船劈波驶来,承载着有志之士的报国热忱,高擎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火种,引领历史航向。
红色原点,蕴染华夏。小小红船,承载千钧。中国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播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航程在这里启航。一处处景物,一段段故事,让红船精神变得具体生动。回望风云激荡的红色岁月,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大家都要来这里走一走,只有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船精神的内涵,在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红船精神的起点在浙江。秀山丽水、之江两岸,红船印记根植沃土,醒目鲜艳,成为浙江磅礴向上的历史基因。
当前,技术突破创“新”与产业升级增“质”正共同塑造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调研团成员走进嘉兴敏实集团敏华汽车零部件未来工厂,感受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成色,触摸新质生产力的脉动。走进未来工厂,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数字化气息。400余米长的地下智能物流通道内,智能AGV物流车来回穿梭;“黑灯工厂”里,全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行……
对于离散型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来说,数字化改造的挑战极大,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的经验。敏华拥有一个由40余名科创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从设备定制阶段介入,打造自己的数字化网络。利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链接每一个托盘、每一辆小车、每一台设备、每一间仓库,实现整个工厂“端对端打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保持制造业活力的重要密码。基于多年的行业管理经验和数字化转型实践,敏华把业务从生产汽车零部件,拓展到为该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为赋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浙江,企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试验场”。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2011家。2023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7.1%和33.3%。
感受千年文脉“浪漫”,赴会濮院“时尚奇迹”
绵延110余公里的大运河贯穿嘉兴境内,千百年来为这里带来无尽繁荣与辉煌。乌镇、西塘、濮院等运河古镇依水而建,茅盾、丰子恺等一批文化名家枕水而居,桑蚕丝织、硖石灯彩等一批传统民俗因水而兴。
嘉兴古镇数量多、质量高、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两年前,嘉兴把“提升古镇保护开发水平,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全市层面出发,构造顶层体系,保护古镇历史风貌,焕新古镇文化基因,以乌镇、西塘、濮院、盐官四镇为核心,将全市18个古镇串珠成链,规范系统打造推广“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
2023年11月,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在嘉兴举行。会上,“中国古镇看嘉兴”古镇地图发布,推进一批文旅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千年子城、枕水乌镇、生活着的西塘等嘉兴古镇以其独特的运河文化和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让大家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领略江南水乡风情。
古镇虽“老”,却又很“新”。
5月10日上午,调研团成员走进大运河出嘉兴市区后流经的第一个古镇——濮院。濮院位于乌镇东部,运河水穿镇而过,让古镇通江达海、农桑繁盛。明清时期,濮院便以一根“濮丝”名扬天下,享有“日出万匹绸、嘉禾一巨镇”的美誉。历史深厚的濮商会馆,郁郁葱葱的古银杏树,一座座倒映的石桥,一个个栉比的亭台,处处都是江南韵味。
让历史感与时代感碰撞,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交织,是嘉兴古镇开发的重要思路。揭开中国时尚古镇面纱的濮院,又因羊毛衫产业起势,完成时尚产业的全链路迭代,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前不久,2024濮院时装周举行,70多场“展会秀贸”在古镇街头巷尾呈现,其间超5万人到此打卡。
绿水青山带来美丽回馈,城市能级持续提档进阶
5月10日下午,调研团成员来到湖州,在安吉余村和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看生态蝶变。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短短十多年,余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探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走进余村,连绵的山、流淌的水、摇曳的竹,披翠盈碧,深浅不一,恰似层层涌动的浪,澎湃着勃勃生机。
曾几何时,余村也遭遇过“成长的烦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水泥厂、矿山遍布,炸山开矿造成“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让老百姓饱尝环境污染之苦。
走到举步维艰的转型路口,余村痛定思痛,决定关停矿山,调整发展模式。但矿山关停造成了集体经济与百姓收入双双下滑。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余村的做法,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给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一场美丽蝶变由此开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余村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等举措,从炮声隆隆、粉尘漫天,变成山清水秀、竹海连绵。依靠良好生态环境,余村农家乐生意红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竹林碳汇让村里实现了“靠着空气能卖钱”……
近年来,余村积极贯彻“两山+双碳”理念,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创建全国首个全要素“零碳乡村”。从绿色用能到零碳生活,绿色发展已成为余村发展的“金钥匙”。
从高空俯瞰,安吉天荒坪镇的山岭间,一汪碧水波光粼粼,这是我国首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之一——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当时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是绿色清洁的“超级充电宝”,年发电量可达31.6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17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800吨。20余年来,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不仅每年带来上亿元的发电效益,也为保障华东电网安全运行和提高电能质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余村正迎来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2022年7月,“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推出,诚邀全球英才共建余村,共拓绿色发展新路径。目前,共有50余个合伙人项目入驻,上千名大学生来到余村及周边村庄工作生活,涵盖研学教育、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等类型的新经济新业态在这里蓬勃兴起。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杭州努力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钱江新城二期建设正是杭州城市能级提升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例证。
东至和睦港、西至三新路、南临钱塘江、北接艮山东路,绵延钱塘江岸线6公里……钱江新城二期规划总面积约9.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约15万。
据钱江新城开发集团负责人李进介绍,钱江新城二期是杭州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重要阵地,是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中央商务区向东延伸扩容和放大核心区溢出效应的主要功能承载区,是杭州主城区钱塘江北岸唯一具有岸线条件的待开发区块。
“近年来,作为钱塘江总部经济集聚地的主战场,钱江新城二期着力提升区域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目标是成为杭州‘国际化高端商务区、总部集聚区和高层次人才汇集地’。”李进说,为了加速“顶流”板块变现,在人居环境上,钱江新城二期不断优化空间结构,形成以大运河、钱塘江、古海塘、连堡丰城相串联的国际潮文化活力带,届时它也将是一条纵览江潮风光、体验缤纷生活的世界级滨水潮岸。
过去现在,从红船精神到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深深熔铸在历史和实践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精神力量。眺望未来,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新探索,正在之江大地生根发芽,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