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2日
老惠的新“心”事
记者 方大燕 孙艳艳
  别人都争着抢着靠“政策”发家致富,等着干部送“小康”,而惠中兴却想着怎么报恩。
  老惠叫惠中兴,今年63岁,是志丹县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王崾岘村村民,也是一名老党员。2010年之前,老惠的日子不是村里富裕的,但也算村里“可以点”的。没承想,儿子3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
  闻之噩耗,老惠迅速回村卖掉所有“家当”,四处筹钱,勉强度过了眼前的难关。“当时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挖’空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经过2年的治疗康复,孩子稍有好转,医生建议老惠回家治疗。“记得当时是冬季,还下着雪,我们老两口抱着孩子坐着大巴从西安往家走,那条路感觉走得很‘空’,手无寸铁,不知道回去该怎么办?”老惠说,“但我不能心倒,妻儿还要我照顾了。”
  于是,来年春季,老惠就找村支书胡占录寻求帮助。“当时也是厚着这张老脸,家里确实吃喝都是问题了。”老惠说,村里了解情况后给了2000元的救助款,他拿着这些钱赶紧买了2头母猪。
  “在喂猪上我还能行,我就想靠着这点儿‘活儿’活着。”谈起养猪,老惠笑着说:“我养活了。”
  就这样老惠一边和妻子带着孩子在家做着康复锻炼,一边种地、养猪,一年下来家里吃喝能“管住”。
  可是老惠发难,“欠下的债怎么还?亲戚那是信任咱,帮咱,咱不能拖着不还啊,可是一年下来也就够娃娃用药和一家人吃喝,再没有多余的了。”
  正当老惠苦恼之余,2017年5月26日,老惠迎来了他的“好日子”。“老惠你被识别为贫困户了,这下你能享受到很多国家政策了。”村支书胡占录着急地打电话把这一消息告诉老惠。“当时正在地里种玉米,听到后我心里高兴得很。”老惠说,我赶忙跑到大队了解情况。
  免息贷款3万元、残疾补助每年1200元、残疾人护理费每年1440元、低保每年6480元、电价补贴每年60元、每年4800元的护林员工作……“一揽子”政策的支持下,老惠开始“大展拳脚”:扩大养猪规模购买母猪15头,购买羊40只,栽种果树6亩。
  “那一年是我过得最有底气的一年。”老惠笑着说,“当时也一直想往前爬,可是再怎么下苦,也就停在那一亩三分地,谁让咱没有本钱了。”
  “也是在那一年我才看到了生的希望。”老惠说,现在还记得当时花了2000元置办了年货,过了一个好年。
  随后,在经济宽裕的情况下,2018年的春季,老惠将孩子送到了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他和老伴儿也走上了漫漫还账路,老惠也在不断地努力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8年度脱贫攻坚脱贫之星”,孩子也在锻炼康复中逐渐可以生活自理。
  而这一年,老惠也因猪肉价格“可观”,纯收入达到14万元。
  一晃3年过去了,老惠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也把当时的“巨额欠款15万元”全部还清,并有了自己的存款。
  “那么个光景,我都没想把钱要回来,更不要提致富,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想起当时的场景,老惠的姐夫胡占飞忧心地说,“当时就想着,都是亲戚了,能帮一把是一把,没想到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不仅全额还完,自己也过上了好光景。”
  老惠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在自己脱贫后,心里还想着其他乡亲,他先后给15户贫困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养殖发展计划,带着他们一起致富。同时,2020年老惠捐款2000元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老惠笑着说:“我现在最大的心事儿,就是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好回报党的恩情。”
  “我的养猪产业就是靠着老惠发展起来的,去年纯利润就达到8万元了。”村民闫万仁回忆说,之前就靠打点零工赚点钱,一年下来照顾不上家不说,还赚不下钱,最后就跑去找老惠,老惠二话不说,给我讲养猪的技术,给我母猪、猪娃子,带我长见识,全力支持我。
  如今,老惠也靠着养猪有了稳定的收入,抛过开支,现在每年纯利润达到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