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3日
黄土地结出“富民果”
—吴起县苹果产业发展侧记
    ●长官庙镇梁岔村山地苹果示范园
    ●郭树荣正在疏果
    ●水肥一体化蓄水罐
    ●铁边城镇铁边城村山地苹果园

  记者 王锋 樊小帅 通讯员 徐志全
  初夏时节,走进吴起县,集中连片的苹果园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山峦绿意如潮,青绿色的小果子密密麻麻串在树枝上,着实惹人喜爱。果园里,村民们正忙着劳作,呈现出产业兴、活力足、乡村美的动人画面。
  科技赋能 产业焕新
  走进五谷城镇五谷城村郭树荣家苹果园,一排排果树在防雹网的庇护下“安心”生长。此时,郭树荣一家人正忙着给苹果树疏果作业,确保所留苹果营养充足,实现优质稳产。
  “现在是疏果期,果多保障不了质量,要将多余的幼果去掉,减少过多的消耗养分,一棵树保留120个果左右,这样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减少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延长果树的寿命。”郭树荣如数家珍道。
  郭树荣是村里的苹果种植大户,也是当地致富带头人,他在中庄山地苹果园种了42亩果树,随着大面积挂果,其年收入已超过20万元。
  “优质果能占到一半以上。”谈起他家果园的优质苹果时,郭树荣笑着告诉记者,水肥一体化滴灌解决山地缺水及肥力问题,防雹网给果树穿上“防弹衣”,山地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治,果园绿肥豆菜轮茬增肥……
  小小一颗苹果,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水肥一体化系统,不仅让果子长得好,还省了水和肥,减少了人工成本。
  郭树荣家苹果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为苹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然而,水资源一直是制约果园灌溉的突出问题。
  基于此,该果园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地输送到作物的根部,使其“细酌慢饮”。一年下来,不仅节水,又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据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废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的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近年来,我们出台果园标准化管理‘1+1+1’包抓责任制,由1名镇领导干部、3名村干部和1名专职果业技术员包抓,建成土坑式防冻窖54个,配置熏烟桶70个、30方软体水窖5个、6吨冷库1座,新打灌溉机井1口,配套完善水肥一体化管网、可视化监管、土壤检测和气象预警等设施。搭建防雹网210亩,实施树盘秸秆覆盖保墒、树干涂白等措施,实现了‘上有网子、下有被子’,为果业提质增效、丰产丰收做足准备。”五谷城镇镇长雷晓勇说。
  如今,山地苹果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真正增收致富的长效主导产业。近年来,吴起县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苗木繁育、防灾减灾、科技服务、有机认证、市场营销”五大体系建设,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农业现代化的图景在这片黄土高原上一一铺展,全县的智慧果园科技范十足:“豆菜轮茬”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防草布代替了除草剂,杀虫灯取代了杀虫剂;宽幅式割草机、自走式采摘平台……目前,吴起县已获得有机认证转换证书26张、有机苹果证书1张,建成有机苹果基地6.2万亩,获批“全省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区”。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中熟特色有机苹果生产集中区、有机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整县推进有机苹果认证样板区、山地果业现代化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吴起县果业技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高伯明说。
   示范引领 系统推进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同村的很多人看到郭树荣种苹果的成绩,都纷纷开始种植苹果。
  现在郭树荣除了种植自己的水果以外,还通过给其他的苹果种植户分享种植经验和技术来帮助大家实现高收益。目前,已成功带动28户农户积极参与发展苹果产业,呈现出了你追我赶管好果园的发展态势。
  如今,郭树荣不仅是五谷城镇的苹果种植“能人大户”,也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苹果师傅”。
  “树荣经常给我们说,春夏季果园管理环节多,要格外上心。只有管理到位了,苹果的坐果率和质量才能提高。”果农张大叔一边动作熟练地进行拉枝,一边对记者说。
  “得知郭树荣因种苹果收入20万元后,我也想种苹果,早点把光景过好。”郭树荣苹果大卖,激发了长官庙镇梁岔村齐荣对生活的信心,他流转了30亩果园,决定大干一场。
  近年来,五谷城基于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特聘1名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出农民技术员32人,培养出了一支能够带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明白人、带头人”队伍。
  同时,在长官庙镇,通过党员带动、能人大户带动、示范园带动,让果农积极性和参与度有了极大提升。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由之前的政府发肥料、发药品、督促果园管理转变为果农自己买肥、自己建防雹网、自己主动管理;果树修剪、打药、防冻等技术管护也由聘请、雇用外人干转变为自己干,实现了从被动干向主动干的转变,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颗颗果子是黄土地上“种”出的新希望。离开时,中午的阳光正好洒在果园,郭树荣、齐荣等还在不停地蔬果。温暖的阳光下,记者仿佛已经看到一颗颗绿色的小果子已然成熟,正用红彤彤的笑脸串起老百姓红火甜美的好日子。
  “目前,全镇发展山地苹果1.5万亩,预计今年挂果面积将突破7000亩,实现人均果业增收2500元。”长官庙镇党委书记袁君说。
  “苹果产业由扩规模向提效益转变,加强对全县12万亩果园精细管理,针对全县果园技术管理基础差问题,围绕有机苹果生产技术、相关认证业务知识、苹果分级分选、冷库储藏等内容,培育一批会说会干的技术员,简单的理论知识熟记于心,常规的操作技术熟练于手。重点培训镇村两级干部、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技术员、经纪人和职业农民等产业建设攻坚力量,不断充电提升,真正成为吴起果业发展的行家里手。”高伯明说。
  拓宽致富路 红火新生活
  近日,走进长官庙镇李沟村,不远处山坡的苹果园里都是果农忙碌身影,蔬果、施肥、浇水,在一片片果园里耕耘着收获之梦。
  在枝繁叶茂的果园里,记者见到了67岁的李志俊,他家16亩果园去年收入近10万元。
  李志俊,67岁,李沟村新庄湾组的一家普通农户,由于早年身体过度劳累透支,随着年龄渐长中逐渐露出了各种弊端,2012年他被查出肺结核,由于病情逐渐加重,不得不切除了右肺,高昂的治疗费用使本不富裕的一家陷入了困境。
  2017年,经村“两委”开会决定识别为精准扶贫户之一,为了尽早让李志俊脱贫,政府和村上结合实际情况为他制定了脱贫计划。为此,李沟村的包村领导、第一书记和村支书等人先后多次去往李志俊家和他谈心,通过大家引导、政策讲解,他慢慢重拾了发展信心。
  慢慢地,李志俊又重新经营起了以前荒废的16亩果园,有了技术员的耐心指导和他本人的精细管理,果园起色很快,当年就挂了果。
  不仅如此,在政府的帮助下,李志俊还养了8箱蜜蜂,建成了半温棚猪圈,帮扶干部给他家送去猪仔,在李志俊妻子的精心照料下,猪仔长势喜人,当年卖猪就收入达到6000多元。
  此外,他妻子还担任村里的护林员,自家农活干完后再去巡视村里的林地,偶尔外出打打零工,2018年人均收入便达到9356元,终于在年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且被评为“脱贫之星”。
  如今,种植山地苹果和养蜂成了李志俊家的长效产业,他自己也说:“近两年,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收入10万元。”这位曾经以打零工勉强度日的陕北汉子,如今,挺直了腰杆……
  回望过去,方能知晓来时的路。目光向前,前进的征途才能行稳致远。
  李志俊在李沟村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李沟村累计发展苹果园2286亩,引进长富2号、短富、艳红、红将军、袖珍、玉华早富、维纳斯黄金、鸡心果、金乃生、嘎啦等新品种10多种,以山地苹果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初见成效。去年,全村挂果面积达到1500亩,产量240万斤,全村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其中果农种植户人均增收突破1万元。
  奋斗着,幸福着。不懈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吴起县现有苹果面积12万亩,2023年挂果园面积为69965亩,苹果产量为49484吨,产值4.5亿元。初步形成了万亩袖珍苹果基地、万亩黄色果品基地、万亩优系富士果品基地,实现了全县91个行政村苹果产业全覆盖,苹果已成为吴起大地上的绿水青山和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去年以来,我们以陕西省发展千亿级苹果产业、延安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机遇,按照‘项目支撑、城乡统筹、能源强基、生态优先、产业富民、实干兴县’的总体思路,统筹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链条升级,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苗木繁育、防灾减灾、科技服务、有机认证、市场营销’五大体系建设,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吴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秀旗说,今后,我们将苹果产业由扩规模向提效益转变,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强精细管理,整县推进有机认证,不断提升苹果商品率和果农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