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8日
特色产业“棚”勃发展
记者孙艳艳 通讯员潘峰韩慧
    ● 牛寨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亮查看西红柿长势

  “沙湾的西瓜在志丹很有名,路过就必须来买几颗。”近日,随着志丹县杏河镇沙湾西瓜的成熟上市,不少顾客慕名前往购买。
  大棚里,绿油油的藤叶铺满地,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调皮地“躲”在藤叶间,十分诱人。44岁的王炳元和妻子正忙得不亦乐乎。“我种植了一棚西瓜、两棚小瓜,眼下第一批瓜成熟了,个大味甜,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看着满棚丰收的果实,王炳元笑着说。
  王炳元告诉记者,他从2013年开始大棚种植,目前共种植一个温室大棚,5个拱棚,每年西瓜、小瓜下架后再栽植西红柿,收入一直很稳定。“去年收入了14万元,今年新建了一个温室大棚,预计今年能收入16万元以上。”王炳元说,大棚种植效益好,比在外边打工挣得多。
  沙湾村位于杏河镇3.5公里处,由于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原因,2010年,沙湾村因地制宜发展棚栽业,主要栽植辣椒、西红柿、黄瓜、西瓜、小瓜等品种,棚均效益3万元。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有力促进当地农民产业收入的发展。
  “因为村上发展大棚经济较早,市场、价格都很稳定,目前村里有20户发展大棚,棚栽收入每户平均近7万元。”沙湾村党支部书记高生虎说。
  沙湾村作为杏河镇最早发展棚栽产业的村子,为全镇棚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提高效益,稳定棚栽产业规模,去年,杏河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旧棚维修改造,目前已改造旧棚10个,增加群众收入达20多万元。
  壮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在持续推动全镇棚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杏河镇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以强带弱”发展模式,为建立杏河镇集体经济联合社、带动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月17日,在牛寨村村集体日光大棚里,一颗颗或鲜红、或青翠的西红柿点缀在排列整齐、生机盎然的枝蔓间,果香扑鼻。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将西红柿采摘、分拣、装箱,等待即将上门拉货的客商。
  “我们现在要抓紧摘西红柿,下午收购西红柿的客商就来了,要赶紧摘好装箱。”牛寨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亮告诉记者,“现在两三天就能产1000多公斤,一公斤3.6元,目前正属于大田蔬菜上市的空档期,价格很可观。”
  牛寨村位于杏河镇政府驻地2公里处,交通便利,村集体产业发展稳定,收入可观。而牛寨村周边的牛沟村、侯市村、城山村、寺洼村4个村村集体产业相对薄弱。
  2023年年底,镇政府协调新建了4个450米长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在镇政府的牵头下,五村联合,以现金入股的方式共同经营4个大棚,努力推动全镇村集体经济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我们每一个村出资4万元,共20万元,从苗木的选购、肥料的采购、后期的管理人员,5个村党支部开会联合完成,最终收益按5个村占比分配,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这几个村集体有越来越多的经济收入。”张志亮说,5个村党支部书记商议种植西红柿,并从选种、栽植到后期管理,全权由他代为管理。
  “按西红柿的生长期,一株结5层,1层产1公斤左右,下来5层能产5公斤,现在的市场价每公斤3.6元算,能卖18元。”张志亮说,“我种植了9000株,这样下来毛利润就在17万元左右。这是一茬的收入,蔬菜能种两茬,算下来毛利润至少在32万元。”
  西红柿顺利上市,离不开牛寨村村民刘花的用心管理。大棚开始上苗的时候,勤劳细心的刘花以每年10万元的价格,承包了村集体大棚全部劳务承包,每天接送完孩子刘花就和婆婆在大棚里忙活。
  “我家离大棚很近,每天早上娃娃送到学校就来这干活,娃娃也照顾了,活也干了,钱也挣了。”刘花说。
  近年来,杏河镇利用交通、区位等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出“山岭苹果川道菜”的发展思路,在1400米以下区域引导群众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目前全镇共有标准大棚100座,棚均效益4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以牛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强点,带动弱产业、弱经济的村,进而通过村集体带动农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壮大棚栽业。邀请市县相关专家,定期举办大棚种植培训班,引导群众坚持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引进新型品种,尝试种植经济作物,不断探索大棚适宜作物,提升棚均收益,让大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棚’。”杏河镇镇长米精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