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5日
乡村公路大变样 畅安舒美新感受
通讯员杜婷记者孙艳艳
    公路修到家门口
  一条条整洁平坦宽敞的道路在乡间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辆辆城乡客运班线穿梭往来、安全便捷;全县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如今,“畅、安、舒、美”的乡村公路出行环境成了黄龙县乡村群众出行的最大感受。
  近年来,黄龙县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为目标,全面落实乡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建立了完善、清晰的乡村公路管理分级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建养并重、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的乡村公路发展新格局,群众畅享出行便利。
  一条线实现“路全管”
  随着农忙季节和汛期的来临,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层出不穷。崾崄乡以“路长制”为抓手,着眼“三个做实”,不断践行“四好农村路”理念,保障全乡人民安全出行。
  在崾崄乡的每条农村公路旁,都能看到一块“路长制”公路养护牌,养护牌蓝底白字,上面公示着路线名称、编号、里程,以及各级路长和养护责任人的姓名、职责等信息,并公布监督电话,群众可以根据路况拨打电话进行投诉和监督,建立起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有效实现了隐患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
  “自从有了‘路长’,路面干净了,车辆畅通了,环境更好了,幸福指数也跟着提升了。”谈起“路长制”实施以来的新变化,崾崄乡鲁家塬村村民马胜海连连点赞。
  崾崄乡坚持按照“分级管理、多方监督”的原则,抓实由乡、村负责人组成的“路长制”管理体系,由各路段路长牵头,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各尽其责,统筹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把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公路,作为执行“路长制”的管理要求压实到实际工作中,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奖惩有力的“路长”管理机制,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良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目标,保证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行服务状态。
  “有路必养”见成效
  道路干净畅通,沿线青山如黛,层峦叠嶂,风景如画……走进三岔镇孟家山村,只见一片美景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现在修这个水泥路比以前好得多了,最起码刮风下雨人都能回来,还能出去,还不受罪,一会儿就到家了,比以前好多了。”三岔镇孟家山村村民刘喜来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三岔镇成立了以镇长为总路长,包村领导为一级路长,村党支部支书、副支书为二级路长,小组长为三级路长的管理体系。制定出台了《三岔镇农村公路养护实施细则》,探索推行“344”工作机制,指导各村把爱路护路纳入各村村规民约,并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和评比,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见效。
  养护人员按要求开展道路巡查,及时治理因自然灾害、恶劣天气产生的路面隐患,将标志、标牌、护栏、护墩、警示桩等各类安防设施全部纳入养护范畴,确保辖区道路关键部位安全措施不缺位,不仅方便了群众,美化了环境,也对排水防汛起到了积极作用,着力打造群众出行的“幸福路”、致富的“快车道”。
  路通业兴人人乐
  修好一条路,带动一大片。一条蜿蜒在山间的范界路,将界头庙镇的玉米、圣女果、樱桃、苹果、连翘等产业有机串联,带动产品走向全国各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村里修路了,我们出行、务工、走亲访友更方便了,还吸引了不少外地的老板、客商前来采购我们的圣女果,村集体和群众的收入都非常可观。”看着一箱箱装车销售的圣女果,村党支部书记毛义华的心里乐开了花。2023年,红罗圈村的600余亩圣女果喜获丰收,工人们都在忙着采摘、分拣、称重、包装,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热火朝天的景象。
  提到修路,碾子塬村三家楼组小组长王玉生感慨地说:“以前村里泥土飞扬,大家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不仅出行不方便,就连玉米、苹果这些农产品也不方便运出去售卖。现在不一样了,政府给我们修了水泥路,这条路给农民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客商都进村来收购农产品了,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个糟心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路。”
  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往的是富。黄龙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通畅水平,提高安全水平和管养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出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