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5日
棵棵果树生绿意 座座大棚泛银光
——宜川县英旺乡产业发展侧记
    ●刘中堂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看着挂满枝头的葡萄,刘国成喜上眉梢
  通讯员 李文振 记者 雷荣
  初夏时节,宜川县英旺乡山川塬峁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放眼望去,只见苹果园里、果蔬大棚内、生产车间里……勤劳的人们正铆足干劲,用辛勤汗水在这片黄土地上奋力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英旺乡坚持把农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在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苹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枚果,托起振兴梦
  5月14日,初夏的阳光正好,在英旺乡田塬新优品种百亩示范园内,一棵棵新栽植的苹果树苗排列整齐、间隔有序,果农们正忙着追肥、铺地膜,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是今年新建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密植园,这些树苗是新栽植的秦脆。”田塬村村民刘延峰说,他家共有26亩果园,其中7亩为26年树龄的乔化老果园,老园残败,果品质量差。
  为破解老旧果园管理粗放、效益低等问题,2023年,英旺乡政府实施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双万”示范工程和“3332”技术管理模式,以石马塬、田塬两个百亩新优品种改良示范园为抓手,引进矮化优系富士、秦脆等多个新优品种,加快换挡升级、促进产业转型。
  刘延峰响应乡政府号召挖掉老树,新建了矮化苹果密植园。“我栽植的是3年生大苗秦脆,预计明年能挂果,后年就能产生效益。”刘延峰信心满满地说道。
  “去年苹果收获后,我们就开始谋划果园改造事宜,在石马塬、田塬两个村建设矮化密植示范园,全部更换了新品种,并推广相适应的技术模式进行管理,加快全乡苹果产业优化升级。”英旺乡人武部部长、包片领导王昱介绍说,“截至目前,老旧果园改造顺利推进。”
  在进行老旧果园改造升级的同时,英旺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宜川县苹果蓄冷专业包装泡沫箱项目,不断增强延链补链强链能力。
  5月10日,在位于宜川县英旺乡茹坪行政村的宜川县有档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对泡沫箱生产线进行安装调试。生产车间干净、整洁、卫生,各类操作标识明确、动线合理、操作独立。
  “该项目总投资560万元,建设有3条泡沫生产线、1条果品包装生产线以及水电路等相关附属设施,预计今年6月中旬就能投入生产。”宜川县苹果蓄冷专业包装泡沫项目负责人顾迪锋介绍说,“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0万元,增加税收90万元,带动当地20名低收入群众进场务工。”
  苹果好吃鲜难保。过去,宜川果农用箩筐、纸箱装苹果,此种方法只能保证短途贮运;后来,随着物流的发展,专用苹果纸箱在常温下可以让苹果保鲜运输三四天时间;再后来,苹果实现了冷链车保鲜贮运,通过外购泡沫包装箱,保鲜时间进一步延长到5至7天,但成本太高。
  “该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宜川蓄冷专业包装泡沫箱生产的空白,改变了专用泡沫包装箱长期靠外调、成本高的历史,对当地产的苹果、食用菌、酥梨等农特产品外销包装提供‘量身定制’,延伸了产业链条、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实现反季节效益。”宜川县英旺乡党委副书记冯小菁说。
  一座棚,圆了富裕梦
  从西红柿、茄子到葡萄、香菇;从一年一茬到蔬菜不断茬、瓜果四季香……宜川县英旺乡川道一座座大棚的“崛起”,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鼓了群众腰包,在绘就农民致富新蓝图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不断前行。
  在富庄村村民刘中堂的西红柿大棚里,嫣红的、嫩绿的西红柿挂满藤蔓。今年50多岁的刘中堂种植蔬菜大棚已有13年,一茬又一茬的西红柿、辣椒让他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起今年的市场行情,刘中堂笑容满面:“今年市场零售价是4块钱一斤,批发价是2块3一斤,经常有人打电话预定,只要有产品就不愁卖。按现在这个行情,预计这一棚能卖2万多块钱。”
  据了解,富庄村素有种植瓜果、蔬菜大棚的传统,许多村民与大棚种植打交道都多年了。目前,富庄村92座大棚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聚宝盆”。
  在村民刘国成的葡萄大棚内,只见一人多高的葡萄架,一排排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一株株葡萄藤沿着葡萄架攀爬蜿蜒,绿油油的藤叶下挂满了串串葡萄,色泽鲜亮、果实饱满、令人垂涎。
  “这是‘夏黑’品种,刚上市一周。口感很不错,大家可以品尝一下。”看着挂满枝头的葡萄,刘国成喜上眉梢。
  “今年共栽植2棚葡萄,选择了‘夏黑’‘户太八号’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刘国成说,“这几天天气好,每天都有游客来大棚采摘,一斤葡萄能卖到30元。”
  如今,在英旺乡川道,和刘中堂、刘国成一样依靠“聚宝盆”追逐“致富梦”的村民还有很多。
  5月8日,在英旺乡茹坪村食用菌基地种植大棚内,一垛垛食用菌包整齐码放,一朵朵平菇、花菇撑开“小伞”长势喜人,10余名采摘工人正躬身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菌香。
  2022年,英旺乡茹坪村按照“支部统筹、能人带动、统一管理、品牌营销”的思路,将原有53座低效拱棚改建成高标准食用菌种植基地,承包给公司和个人统一经营。
  “我今年承包了6座棚,投放香菇菌棒3万余个,一个菌棒纯收入至少有2元,一年净收入至少有6万元。”食用菌大棚承包者张冠宜笑着告诉记者,“种香菇不仅我自己赚了钱,多的一天要请10多个临时工,平时也要四五个人帮我摘香菇,周围的老百姓也跟着赚钱哩。”
  近年来,英旺乡瞄准市场前景好、收益快的菌菇生产,采取“企业+农户”“企业+农户+集体经济”“企业+庭院+订单”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菌菇产业,并组织村民群众参与菌菇基地日常管理、采摘、加工,获取劳务报酬,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在距离茹坪村不足3公里的羊道行政村武家崖村组,占地26亩的食用菌产业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棚基处理、安装水电设施、搭建菌棒架……3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施工,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座菌棚建设进度非常顺利,5月底已全部建成交工。”基地建设负责人胡耀龙说。
  “该基地采取‘村企联建、合作经营、按股分红’的运营模式,将由河南大地菌业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宜川县英旺乡乡长郑秋恒介绍说,“20座新建棚规划上架24万菌棒,按照每年4茬,每个菌棒产1.6斤计算,可出鲜菇38万斤,预计年产值200万元左右,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左右,带动更多农户学习种养技术、家门口务工就业,人均务工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产业兴村,特色富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英旺乡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引导各行政村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培育新型农民主体,开拓特色产业连片发展新态势,带领农户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越来越牢固。”宜川县英旺乡党委书记穆延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