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6日
“红绿”相映别样美
—延川县关庄镇太相寺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太相寺会议旧址
    ●马竹玲在大棚里劳作
  通讯员杨澍
  仲夏时节,行走在延川县关庄镇的乡间田野,暖阳照方田,和风抚新禾,满目尽是绿,既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又恍如来到“诗和远方”。
  近年来,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关庄镇太相寺村充分挖掘、建设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等特色资源,提升整体价值,促进乡村实现多业繁荣,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太相寺村的“颜值”和“产值”在不断刷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逐步显现。
  “红色”文化带火乡村旅游
  走进关庄镇太相寺会议旧址,一排排柏树整齐地排列在院落之中,顺着道路一直前行,一排沉稳大气的窑洞映入眼帘,牢牢吸引住人们的目光。
  在旧址内部,以文字介绍、历史图片、会议所存留的革命文物等为索引,带领人们沉浸式了解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视死如归、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行走在一处处革命旧址间、瞻仰着一件件红色文物、聆听着一个个先烈故事,从挖掘到打造,红色文化带给太相寺村的是无比深沉的自信。
  红色旅游资源是太相寺村的宝贵财富。如何充分利用好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吸引游客,让红色文化带给太相寺源源不竭的发展力量?
  近年来,太相寺村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好经验,充分挖掘“旅游+”新业态,积极保护修缮革命遗址遗迹,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研学产业,培育研学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红色产业发展新亮点,一时间,太相寺村的名气越来越大。
  经常听村里老人讲太相寺的红色故事,关庄镇太相寺村包村干部高峰深受启发。包村以来,他一直义务为来参观旅游的游客介绍太相寺村及会议旧址。
  “为了进一步丰富太相寺村红色旅游资源和提升服务接待能力,我们对太相寺会议旧址进行保护性维修和实景布展,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目前,正在建设青少年教育研学、户外拓展、小杂粮农耕文化体验基地等。”高峰说。
  “绿色”产业刷新村民生活
  除了耀眼的“红色”,盎然的“绿色”成为太相寺村振兴的另一重要支柱。近年来,太相寺村紧紧抓住“大棚经济”这个牛鼻子,从技术引进、科技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大棚种植规模化、特色化水平,不断提升改造原有大棚,让大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聚宝棚”。
  在太相寺村新建大棚项目现场,建设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筑墙、固定构筑大棚的金属架,建成的大棚将为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
  “村上原有大棚143座,现在又在小林圪坮修建新大棚14座,大棚产业发展得会更好。”看着新修的大棚,太相寺村党支部书记张毛毛高兴地说,“再加上依靠太相寺会议旧址,红色旅游业逐步完善,从而带动村民提高收入,村集体增加收益。”
  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对发展大棚产业充满信心。在太相寺村民马竹玲家的大棚里,马竹玲正忙着给西瓜授粉。每一次授粉,马竹玲都会仔细观察每一朵花蕊,细致地记录授粉时间并修剪整理瓜蔓,让瓜苗可以更好地吸收养分,促进瓜体快速发育。
  “我现在种5棚西瓜,西瓜卖完准备种辣椒和西红柿。去年,西瓜一棚卖了3万多元。现在种棚轻松多了,都是智能化的,手机就可以操作,比打工强多了。”马竹玲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如今,太相寺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基地,曾经落后的小山村已蜕变为生机盎然的新农村,“红+绿”相映、共生,打造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拓展太相寺村红色旅游项目,积极创新打造澄延产业融合区、青少年教育研学、影视拍摄基地等项目;充分利用临近文安驿古镇、古村甄家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将红色旅游业与棚栽业融合,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大棚蔬果采摘、农耕文化体验等,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绿色产业活起来,奋力打造‘红绿’结合的富裕村。”关庄镇组织委员吴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