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滩镇游人如织 ●242国道黄龙县城过境公路工程航拍图 通讯员 刘小燕 记者 常青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全县上下干劲十足……盛夏时节,漫步在黄龙大地,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近年来,黄龙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路径,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培育发展依山经济、沿河经济、庭院经济,实现生态农业夯基、生态工业强县、生态旅游富民,有效将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蹚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农田覆膜、点籽播种、蔬菜移栽……入夏以来,黄龙县各项农业生产工作稳步推进,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在三岔镇孟家山村鲁家坪百亩密植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里,机械轰鸣、人头攒动,一台台新型农机正在吨粮田里来回穿梭,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壮美画卷扑面而来。
“今年我要种50多亩玉米,刚好镇上组织了集中播种,我也来到现场学习一下,这个新型机械播种不仅可以节约种地成本、减少劳力投入,而且亩产量还可以达到2000斤以上,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孟家山村村民刘西安说。
据了解,春耕以来,三岔镇严格落实地、种、机、肥、技关键环节,全面推进“5335”玉米节本增效生产技术,通过示范带动和干群参与,全面提高玉米标准化生产水平,截至4月底,三岔镇3.7万亩玉米已全面完成播种。
在瓦子街镇,特色生态农业生产也正热潮涌动。
走进瓦子街村张宪食用菌基地,一朵朵肉厚鲜嫩的蘑菇从摆放整齐的菌袋上冒出头来,长势喜人,工人们一边忙着采摘鲜菇,一边忙着上架新菌棒,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一个大棚投入了4.5万个菌棒,每个菌棒能出3批菇,出菇量在3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格,预估今年收入在80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张新峰正在温室大棚内查看菌棒的生长情况,提起今年的收入,他信心满满。
为了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致富,瓦子街镇凭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海拔高等自然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建成延安市首个集菌棒加工、食用菌种植、冷藏、烘干等功能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为当地群众打开了一条特色致富路。目前,瓦子街镇共有工厂化种植食用菌80万棒,出菇棚55座,预计年产1000余吨。
近年来,黄龙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传统优势,以新时代“三农”工作为统领,大力实施生态农业,构建了以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为主导,食用菌、高山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4+X”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现了农村产业多点开花,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文旅产业全面开花
在碧水蓝天间穿梭,在自然美景中流连,“五一”小长假期间,黄龙县各大景区呈现“火爆”态势,乡村、亲子、露营、红色、夜游等个性产品多点开花,供给丰富,旅游市场一片繁荣景象。
“这是朋友给我‘种草’的地方,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不少特色美食,而且游客相对大城市来说没有那么多,适合我这种不愿意扎堆的人。”来自山西的游客高磊说。
采摘连翘叶、采摘槐花、手工制作漆扇、非洲鼓教学、草坪音乐会……假日期间,白马滩镇依托青山绿水,以“千人火锅宴”活动为牵引,举办了系列精彩活动,游客量突破4万人次。
石堡镇梁家河村也备受欢迎。“我是特意赶过来参加这次垂钓大赛的,没想到还有文艺演出可以欣赏,来到黄龙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放松,这个地方以后我还会再来。”来自山西的王先生说道。近日,来自山西、宁夏、安徽、河北、山东等地的525名钓友齐聚一堂,在水花与鱼线的轻扯中,尽情享受垂钓之乐。赛事还带动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一系列消费的增长。
石堡镇、白马滩镇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态,只是黄龙县发展依山沿河经济,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以来,黄龙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石堡镇、白马滩镇、瓦子街镇为节点,以康养度假为主线,以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推行“小而美”“微度假”旅游产品供给方式,培育形成旅游产业带,推动资源串联和功能互补,辐射带动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打造暖山河畔露营基地、黄龙渔业休闲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深化“多元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在内涵、服务、感受提升的供给端做足文章,同时,加强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农业开发等融合,实现旅游业突破带动百业兴旺,生态资源得到全面激活。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汽车穿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眼下,走进黄龙大地,处处跳动着只争朝夕、奋发进取的脉搏,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走进界头庙镇330kV汇集站及送出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声不断,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作业,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今年全县在建新能源项目5个,装机规模900兆瓦,均为光伏项目,待年底5个新能源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后,全县总装机规模1461.6兆瓦,年发电量将达到20.24亿度,产值9.2亿元。”县经发局局长都彦峰说。
近年来,黄龙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绿色循环、生态环保核心,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生态环保工作,把“生态服务”贯穿到项目的引进、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解决项目环境问题,助推项目顺利建设投产,促进全县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据都彦峰介绍,新能源项目整体运行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1.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9072吨,减少一氧化碳243吨、二氧化碳233万吨、二氧化硫11732吨,不仅弥补了黄龙工业发展短板,也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同样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正在242国道黄龙县城过境公路工程项目现场上演。
走进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们正铆足干劲抢抓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路基排水、桥梁防护等施工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242国道黄龙县城过境公路是延安市级重点项目,为确保今年顺利通车,目前该工程正在如火如荼施工当中。“242过境线2022年开工,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两座隧道已全部贯通完成,机电正在施工中,路基工程剩余3000方挖方,其余路程已全部完成,桥梁18座,13座已全部完成,剩余5座桥面铺装,争取在6月底全部完成通车。”242国道黄龙县城过境公路工程项目副经理王柯介绍道。
黄龙县牢固树立“项目先行”强投资的理念,坚定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发展的第一支撑,坚持谋划项目抓储备、储备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投产项目抓达效、达效项目抓纳统,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一、二季度以来,黄龙县先进制造业、创新驱动产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正快马加鞭、如火如荼,不断刷新“进度条”、跑出“加速度”,相继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绿水青山映福祉,美丽黄龙入画来。下一步,黄龙县将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这一目标,持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紧抓依山、沿河、庭院三个经济,不断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提量升级扩能,全力建设生态好、文旅强、乡村美、百姓富、发展优的生态经济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