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盛夏时,桑园绿浓迎新蚕。
6月16日,天刚微微亮,在子长市现代蚕桑园区小蚕共育室,“土专家”们在子长市蚕桑开发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繁忙而有序地拆蚕种、感光、摊蚕种……一道道程序结束后,幼蚕密密麻麻地匍匐在蚕匾里,工人们将事先切好的嫩桑叶均匀地撒上去。这是子长市2024年第一次小蚕收蚁工作,也标志着子长市2024年蚕桑生产全面拉开序幕。
夏蚕收蚁,就是把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起来,经称量、定座移到蚕盘中给桑饲养的操作过程。收蚁工作是饲养工作即小蚕共育的开始,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期大蚕饲养及蚕茧产量。“收蚁以后小蚕急需要进食,所以它们到处寻找食物。大家抓紧消毒以后,拿翎毛小心翼翼地把小蚕扫回来。”子长市蚕桑开发中心技术员赵毛小耐心嘱咐着。
“土专家”到蚕桑开发中心学技术,与此同时,蚕桑开发中心技术员分组深入南沟岔镇宋家坪村、涧峪岔镇郭家河村、安定镇白杨树坪等涉及养蚕的镇(街道)进行巡回指导工作,从桑叶采摘标准、蚕蛋孵化情况、共育室温湿度、蚕座面积、室内外卫生和消毒防控等情况,耐心传授蚕农夏蚕收蚁技术,帮助各小蚕共育室总结分析夏蚕生产存在的问题,纠正当前不规范的做法。
“小蚕生长发育较快,且小蚕对各种病原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果消毒不彻底,饲养不注意清洁卫生,易感染病菌,对丰产有直接影响。”子长市蚕桑开发中心副主任杨小军说,“中心抓早动快,结合全市蚕农分布情况,安排3组技术员,全面指导小蚕共育工作,为全市夏蚕生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子长市每年进行三次小蚕收蚁,今年6月19日将全面完成夏蚕第一次收蚁工作。子长市蚕桑开发中心技术员白明雄说:“收蚁是小蚕共育的重要一步,集中小蚕共育有利于蚕病防治,培育健康小蚕。小蚕共育成功后,免费发给蚕农,蚕农饲养大蚕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大蚕饲养周期短、产量高,还能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桑叶、减少投资,有助于广大蚕农增收致富。”
子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作为古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地,子长成为陕西省第一批“蚕桑示范基地县”。每年坚持做好小蚕共育工作,集中培育一龄、二龄、三龄蚕,有效提高小蚕的成活率,降低养蚕成本。通过共育后的小蚕发育整齐、发病率低,蚕农领回去的3龄小蚕,只需喂养20天左右便可以结茧变钱,蚕桑产业“短、平、快”的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
目前,全市桑园面积达6.7万亩,年养蚕4000张,引进彩色蚕品种500张,蚕桑综合产值达2000万元,蚕桑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通过扶持养蚕大户,推广省力高效的新技术,打造示范点,蚕桑产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子长市蚕桑开发中心主任温建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