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0日
用好人才,才能汇聚人才
李瑞
  人才引进门后,如何能用好人才,让优质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寻找地方发展和人才引进最优解的过程中,这个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进入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人才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更为突出。为此,我市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其中,引进院士42名、专家12名、紧缺人才4870名,引进培养博士700名,这些都为实现延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据调研问卷显示,有不少部门和单位普遍存在“重引进、轻使用”现象,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还未树牢,这些问题亟待值得重视。
  海何以有舟可渡,山何以有路可行?回眸历史,每一次跨时代进步,每一轮新科技创新,都是群星闪耀的成果。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用”才能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越是用好人才,越能吸引人才。
  用好人才,要突出务实管用。我们要紧盯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树立新时代用人观念,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使用人才避免一味追求“高精尖”,以务实管用为导向,既要引得进“金凤凰”,也要培育出“田秀才”,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探索建立由政府、市场、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利用上级选派的专家人才,发挥好“磁石效应”,实现引进一个专家、带来一个团队、培养一批人才;利用专家工作站、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及时“压担子”,推动人才在一线锻炼成长,培育一批企业急需的产业人才。
  用好人才,要注重人尽其才。使用人才须量体裁衣、量才任职、人事相宜,让骏马历险、耕牛犁田,坚车载重、小舟渡河,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要科学把握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的辩证关系,搭建更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干事创业平台,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和禀赋,常态化开展“圣地英才建功立业”活动,完善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揭榜挂帅”“赛场选马”等制度,鼓励更多人才“挂帅出征”,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在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一线、重点项目建设等关键节点考察识别人才,在专业领域、专业项目、专业技能中发现人才,做到优势互补,体现知识、能力、年龄、性格等多边互补原则,让人才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展其能,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尽显其能的生动发展景象。
  用好人才,要提供创业平台。人才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各用人单位须完善用才机制,树立人才意识,建立考评体系,把岗位需要和个人专长有机结合,用人所长、避人所短。注重科学统筹,持续畅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流通渠道,紧扣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动态交流,探索多元化人才交流、培养、使用模式,不断提升人才群体综合素质能力。此外,进一步完善容错修正机制,让各类人才大胆尝试,在实干中增长经验、磨炼才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结合人才专业背景和技能,将人才分类安排到急难险重岗位去锻炼,让他们在延安创业有机会、干事有空间,让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引进人才、重视人才、信任人才、用好人才,让他们拥有富足的成长空间,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创业干事的活力,必然会有更多“第一资源”汇聚而来。在延安,写出了“人才出彩”的新故事,就会有“城市精彩”的新传奇,这应该是我们着眼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