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谷嫦瑜
“信天游的土,像一把老镢头在黄土高原刻下的纹路、像黄河流过黄土地带起的泥沙……”6月13日,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姚肖楠的又一个短视频《信天游》在延安人的朋友圈“火”了。
“太慢了,等不及要看你的下一个视频”“独特、高亢、悠扬、魅力、信天游”……网友的留言,是认可、是鼓励、是共鸣。大家对这一系列制作精良、触动人心的短视频满怀期待的背后,是延安文化自信的力量。
今年以来,延安市委宣传部按照2024年文化建设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延安故事会”宣讲团走进中央宣传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培训课堂,荣获“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举办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讨班和“传承红色基因 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学术研讨会。同时,强化舆论引导,讲好延安故事,截至5月底,中省媒体累计刊发延安相关原创稿件500余篇,海外社交平台媒体账号阅读量超百万次。
如果你第一次来到延安,一定会被这座城市浓浓的书香所吸引。在延安新区为民服务大厅、图书馆、主题书店以及机场等公共空间,“延州阅读”城市书房的书架上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书香校园……延安处处书香氤氲,大家畅游书海、品味书香,尽享“悦读”时光。
今年以来,延安深化全民阅读,开展名家荐读、作品赏析等活动300余场,在机场、政务大厅等场所建成7座“延州阅读”城市书房。开展全民阅读是延安文化惠民工作的其中一项。截至目前,我市围绕各个重要节点,举办延安过大年、陕北春晚、西泠印社篆刻展、惠民展演等公共文化活动5200余场。累计建成国家级“弘扬延安精神示范基地”2个、省级基地10个、市级基地115个。志丹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文明实践中心代表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介绍经验,“新时代新民歌传唱”“红色故事会”登陆央视电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
6月6日,延安首座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延安博物馆建成开放。从旧石器时代的黄龙人头盖骨化石,到新石器时代的细绳纹尖底瓶、七孔玉刀,从唐代的宝室寺铜钟、彩绘骆驼,到明代的大彬款紫砂壶……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着延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生不息,同时也全面展示了延安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成效。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5月7日,延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以宝塔区为试点,高标准、高质效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规范。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完成了吴起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中央宣传部旧址和新闻纪念馆陈列方案,《延安宝塔山保护条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黄陵魏长城遗址(周家洼段)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送省文物局评审。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举措,将摸清新时期全市范围内的文物家底,同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
5月11日,延安首届槐花旅游季活动开启,赏槐花、摘槐花、品槐花、画槐花、赞槐花,以槐花元素为切入点的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大量市民和外地游客共赴一场视觉与美食的盛宴。今年以来,延安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全市谋划重点文旅项目16个,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950万元。举办首届槐花旅游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延安—鄂尔多斯—铜川红色文化旅游“三城”联动等活动,推出100余处重点乡村旅游点和30条乡村旅游线路,延安过大年年俗体验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第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1107.35万人次,同比增长35.42%。
除此之外,我市还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出版小说、散文8部,电视剧本《大国血脉》和陕北民歌创作入选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资助项目,《永远的信天游》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电影《贞胜》《山河披锦绣》如期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