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晓明在查看西瓜长势 “党和政府这么帮我,我也得好好往人前走啊。”近日,在延川县贾家坪镇刘家沟村,现年56岁的师晓明笑着对记者说,“苦下到了,日子自然就甜了。”
师晓明高兴,是因为前段时间,他刚卖了第一茬西瓜,收入10多万元。
但是,不要看师晓明现在满脸笑容,之前在村里,他可是出了名的“苦瓜脸”。
刘家沟村过去一穷二白,村民多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家家户户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是当地有名的落后村、贫困村。师晓明家里有5口人,孩子们都在上学,自己和妻子在家务农,一年下来也就能“把嘴糊住”。
为了能有更多的收入,2000年,师晓明开始筹划种大棚。
从打地基到建成大棚,再到一担水一担水地浇灌种植,师晓明的生活勉强有了起色。
“当时就一门心思拼命干,想着多干一点是一点,希望家里的日子能好过一点。”师晓明笑着说,“那时候年轻,都不知道累。”
村里人都知道,师晓明干活下力,脾气犟,一个人种的地比三个人种的都多,这样干下去迟早致富。
可天不遂人愿,2015年作为家里“主力”的师晓明因常年辛苦劳作,导致腰部受损不能干重活,还欠下几万元的账。
那年,想着“翻身”的师晓明一下又陷入了困境。
“当时想,娃娃们上学怎么弄?这日子可该咋过?”回想起当时的艰难,妻子刘延玲无奈说。
师晓明也感叹:“当时想下苦也下不了,心里很是煎熬。”
2016年12月,师晓明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项项扶贫政策随之而来,师晓明也在那一年重燃了致富的“火苗”。
“小额贴息贷款、产业互助资金、医疗救助、公益性岗位……”师晓明细数道,“村里人也是看我实在难了,就一致推荐了我,咱自己也要努力了。”
那年,师晓明借着政策的东风,加上身体有所好转,开始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种大棚。
“凌晨4点多我就到棚里了,到处瞅瞅看苗子有什么变化没,要是有什么自己就先判断一下,不懂的我就问村上一起种大棚的,或者微信上和农业专家探讨。”师晓明笑着说,“这比养育娃娃还难了,有啥问题娃娃会哭了,但这些苗子不会,所以要一直观察了。”
靠着种西瓜,师晓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18年种植大棚3个,2019年扩大到5个,2023年扩大到9个,一年纯收入达1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进入师晓明的西瓜大棚,放眼望去,翠绿的藤蔓下结满圆溜溜的小西瓜,煞是喜人。“从去年农历七月开始我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就是窑里和棚里来回跑,两点一线,早出晚归。”师晓明笑着说,“可是我觉得这样才幸福,可能这就是奋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