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1日
为解戒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微电影《一公里》主创人员专访
    ●主持人和嘉宾蔺春阳
    ●扫码观看微电影《一公里》
  主持人杨萌萌:6月26日,由陕西省延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出品的微电影《一公里》首发。这部微电影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戒毒干警如何帮助戒毒人员成功戒毒,最终回归社会和家庭?本期《法在身边》栏目邀请到陕西省延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蔺春阳,教育矫治科科长秦海峰为大家答疑解惑。
  主持人杨萌萌:拍摄这部微电影的初衷目的是什么?它的创作背景、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真实事件改编吗?
  蔺春阳:微电影《一公里》,是一部描述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贯彻落实司法部戒毒局“一体两翼”工作部署,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的纪实影片。片中,黄孟良曾经是一名深陷毒品泥潭的瘾君子,在戒毒所成功戒除毒瘾,开启新的人生旅程。然而,回归社会对他来说并不容易,面临着就业困难、家庭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戒毒所民警立足岗位职责,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最终帮助黄孟良成功创业,得到家人接纳,重拾生活信心。策划、拍摄《一公里》微电影,是为了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解戒人员的回归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主持人杨萌萌:这部微电影全长近15分钟,从前期剧本的编排、演员的落实、后期的制作以及最终的呈现发布,肯定花费了不少心血,能讲讲其中的故事吗?
  秦海峰:拍摄前,我们进行了认真准备和细致谋划,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对电影脚本进行了反复修改。同时在全所范围内挑选工作人员出演,与所有参与人员一起讨论、揣摩剧中角色,确保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荧幕面前。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以专业的素养和真实的情感,将戒毒工作的点滴细节和人物心路历程全面呈现,展现了戒毒工作的艰辛与成效。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解戒人员的回归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社会,过上幸福生活。
  主持人杨萌萌:我想这个故事只是你们从事戒毒干警工作以来的一个缩影,日常工作中,你们是如何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戒毒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蔺春阳:我所主要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采取的戒治措施主要有戒毒医疗、教育矫正、心理矫治、康复训练等。目前实行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建设有生理脱毒、教育适应、康复巩固和回归指导4个功能区,以及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5个专业机构,形成了司法行政戒毒“四区五中心”格局,并且配备了教师、心理咨询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人员,不断探索教育戒治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为科学戒毒、精准戒毒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一体两翼”工作布局下,我们进一步深化“国学教育季”陕西品牌,以“学”为先导,把国学文化“讲出来”。进一步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结合红色文化,编制具有本所特色的《国学课程选编》。以“戒”为目标,把优良传统“传下去”,以“悟”为重点,将国学经典“颂出去”,从而“传、颂”到“社戒社康”的重点人群,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适应并融入社会。
  主持人杨萌萌:如何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和家庭,这也是近年来司法领域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对此,你们所是怎么做的?
  蔺春阳:2023年,我们按照省戒毒管理局安排部署,开展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访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戒毒人员的生活现状、操守保持情况和戒治戒断诉求。对回访情况、数据、典型案例等审慎研判、分析和评估,为戒毒事业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最大限度发挥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在毒品问题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强戒出所人员的复吸率,最大限度降低该群体对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了扎实有序开展解戒人员的回访工作,我所成立了由戒毒管理科、教育矫治科为成员单位的解戒人员回访调查工作专班。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专题工作汇报会等对回访调查进行安排部署。针对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所有人员进行了2轮次的全覆盖电话回访,并实地走访了延安、铜川地区部分禁毒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社区和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以座谈交流、查阅台账、调查问卷的方式,全方位了解解戒人员的管控、后续帮扶、就业、诉求等方面实际情况和目前的禁毒形势。社会化延伸工作是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是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宪法精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体现,微电影《一公里》是我所社会化延伸工作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