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2日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宝塔
通讯员 汪亚军
    ●美丽的王家坪大桥倒影
    ● 枣园公园盛开的各色百合花
    ● 宝塔山星火广场
    ● 南泥湾党徽广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宝塔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宝塔特色的绿色发展实践之路。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乡村,192个行政村创建为生态乡村,127个行政村创建为美丽宜居乡村,宝塔区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市。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宝塔区连续4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圣地蓝”已成为宝塔区一张靓丽的名片。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宝塔区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为重点,以着力破解大气环境污染困境为抓手,全面提升空气质量。建成1座生物质燃料厂,已生产配送生物质颗粒1万余吨。完成2.13万户散煤治理清洁化改造及84.2万平方米建筑能效提升改造任务。督促1210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关停违规销售汽油站点2家,查扣非指定煤种上千吨,清理居民燃杂燃非物上万吨,整治各类堆场、料场、4S店、裸露场地、建筑垃圾、建设工地等468处,拆除燃煤锅炉上千台,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68具。
  宝塔区坚持“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经检测,延河朱家沟国考断面、甘谷驿省考断面、杨家湾市考断面及各乡镇(街道)界断面水环境质量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宝塔区完成58处污水截流闸智能排污口改造工作,新建小型污水处理站9处,5处水质监测自动站顺利运行。完成13处小型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取缔31处非法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2处。实施雨污分流近200公里,截污纳管35处。城市环卫作业的机扫车、高压冲洗车等作业车辆全部使用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水回用率稳步提升。完成10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整治,完成河道生态修复项目5个,开展河床治理、河道景观工程项目、河堤公园等10余项工程项目建设。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宝塔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努力,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其中,20个涉“两公一住”项目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通过市级评审。清洁井场建成率达96.51%,完成52个废弃井场整治。完成2188座厕所改造,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环保处理设施比例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5%。
  工业产业生态化重塑
  宝塔区秉持“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现代产业清洁化布局”的发展思路,把工业转型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支持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延安华龙煤业300万吨煤炭资源技改整合、大唐延安电厂2×350MW“上大压小”热电联产,蟠龙风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成功运行,拉动作用明显。同时,坚决淘汰重点领域落后产能,对延安热电厂实施关停。此外,大力推广“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公益公用品牌,重点以实施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五化”战略为目标,“一主两设(舍)”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苹果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亩均收入达到2.7万元。宝塔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果业生产重点县(区)、全国优质洋槐蜜蜜源基地,“甘谷驿红薯”成功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宝塔区坚持“大环保、全域游”,积极融入延安红色旅游大景区、大市场,打造富有特色的宝塔红色+绿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融合,形成产业互动、城乡互通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推动全民共治大格局形成
  宝塔区充分利用各级网站、报纸等媒介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时公开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扫黑除恶线索、环境执法、投诉举报和突发环境事件处理等信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集中发布典型违法案例50余起,倒逼企业主动治污。组织生态环境志愿者进社区、进企业,开展生态环境大讲堂、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日活动等百余次,让民众切身感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下一步,宝塔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以油煤气环境大整治和“环保双创”为抓手,坚持“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原则,集中力量、优化举措,推动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