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5日
举杯敬延安
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一(3)班张紫晗
  我想说,每个到过延安的人都会爱上这里。
  你看那绕城的庄重的山。一座守望着一座,他们携着手、并着肩,虔诚地守护着延安城,几千年不曾移变,沉默地拱卫着这片小小的圣地。试问,这世间,可还有比他们更坚毅的朝圣者?这些山,这些忠诚的侍卫,牢牢扎根在这片饱经风霜雨雪的黄土地上。他们没有“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宏伟,也没有“黄鹤之飞尚不能过”的险峻。他们只是像无数普通的父亲一样,安静地用他们并不宽厚的肩膀、并不十分高大的身躯,挡住了大半来自西北的风沙,悄悄地保护着他们的孩子。
  你再看那穿城的温柔的水。这条河,她没有长江大气,也不及黄河磅礴。但就是这样不宽不窄、不深不浅的河,这样温吞的延河,用它涓涓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延安人,从零散几户到几个村落,再从几个村落到一座不大不小的城郭,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她始终和蔼婉约,如烟雨中走来的南方女子,可偏偏她又一路劈山裂石,像英气的北方女儿。
  在我眼里,延安无一处不是可爱的,头顶这片变幻莫测的天空可爱,脚下这片龟裂朴实的土地可爱。残缺的地砖、纠缠的电线,每棵夹缝中求生的野草,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可爱。我爱延安,爱它路旁依依的杨柳,爱它河岸边招摇的鲜花,爱每一缕卷着烟火气的风,在每一个黄昏,掠过行人的肩。
  这样的延安,怎能让人不爱?
  深深的沟谷里响起了歌声,那直冲云霄的豪爽,被粗粝的嗓音喊出来,是信天游。四周的山跟着一起应和,拉长的调子层层回荡,唱出了黄土高原的粗犷与广阔,听着听着竟不知不觉淌下泪来。
  大抵是耳朵听惯了延安的信天游,再听别的版本,总觉着不对味儿。这信天游啊,非得用最地道的延安话,拉调拖嗓地喊出来,才听得人通体舒畅,才能起精神。可别的版本有错吗?没有啊,词曲都对,用的也就是一般无二的陕北方言,怎么听着就是不对呢?
  后来仔细一琢磨,这大概又是延安另一个独一无二的可爱之处了。
  延安城不大,日子也过得细水长流、安逸得很。街头巷尾、路边绿荫下总有三五成群的老头老太太围坐一起,聊聊家常、下下棋,手上还一刻不停地纳着鞋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照看着小孙子。偶有几只闲适慵懒的野猫野狗跑过来,一转头又消失在了墙角。挑着货担的叔叔走街串巷,冰糖葫芦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等到斜阳一缕偷偷溜进卧房,人们就各回各家,不一会儿,就四散开了饭菜香。
  城里没几个大的商场超市,更多的是小门面和卖东西的地摊“个体户”,我最爱逛的就是地摊集市,不管早市夜市还是其他的集市,进去了没两个钟头铁定出不来,里面东西必定没有商场的精美,质量也良莠不齐,可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这里。
  闲暇时认真想了想,我喜欢的大约也不是卖的东西,而是那鲜活蓬勃的生命力,是藏在一个个摊位里的市井百态,是蕴在一声声叫卖里的热闹气。
  这座小城确实可爱。越在这里久待,越明白贺敬之当年为何偏偏选了延安作为第二故乡。它没有南方的细雨情长,既不靠海,也没什么奇山怪石,更没什么风景十分秀丽的地方,可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在无数个瞬间,一次又一次惊艳了我的时光。
  我想举杯敬这座城市,敬延安,敬它的古朴厚重,敬它山川如酒,敬它走过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