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9日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张宇
  人的本质问题不仅是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奠定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基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先后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具体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博大精深,对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
  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于自觉的活动方式,即劳动。他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把人归结为精神,认为人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在绝对精神的运动中实现的。从黑格尔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绝对精神、理性的坚定信奉者。存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其发展都依赖于绝对精神和理性。
  (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
  在对人的本质探索过程中,德国旧唯物主义思想家费尔巴哈也进行过自己的思考。首先,他认为近代哲学的任务,就是将上帝现实化和人化,揭露了宗教的本质即人的本质。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固定抽象物,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其次,费尔巴哈把“类”作为人的本质,他强调的人类特性是人类共同的生物属性,回避、否认人的现实的本质。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和方法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全面具体的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主要包含3个经典命题即人的劳动、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
  (一)人的类本质:自由地有意识地活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类本质概念,手稿当中指出,人的特性是“自由地有意识地活动”。这一概念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所谓“自由地有意识地活动”(劳动或实践)是人类的本质,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即“有意识的性质”和“自由的性质”。“有意识的性质”就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特征,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是盲目的。羊儿吃草、动物捕猎都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而吃草捕猎等行为都是片面的和简单重复的,而人则是在有意识地、有目的地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自由的性质”即人的生命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自觉的,并且不断地根据个人的意识来调整他的生活,因而这种生命活动是自由的;这种创造性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自由性、自觉性。
  (二)人的现实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1888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活动,劳动把人和猿区别开来,决定劳动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一产生就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例如婚姻关系、同事关系、家人关系等等,而在这些诸多的社会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关系。动物即使离群索居,它们的本质也不会改变,每个动物都是通过遗传来获得先天的本能。而人则与之不同,刚出生的人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只有在后天不断地交往过程中才能慢慢形成现实的人。马克思所说的人是区别于抽象的人,即现实的人,从《哲学的贫困》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始终立足于现实的人,进而分析他们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总之,人的本质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生活,要立足于具体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抽象的。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就不能理解现实的人的本质。此外,处于现实生活当中的人也必须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也会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正是这些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人的现实本质,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人的需要本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精神存在物的统一体,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而要维持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就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必须满足个人的吃喝住行等生存需要。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发展需要,享受需要。同时,人又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当中,因此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即本性,处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拥有大量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漠视了工人的需要。这种压抑人的正当需要的行为是违背人性的。人作为社会存在物,需要在自身社会关系的形成过程中,获得人的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的需要,此外,人作为精神存在物还有精神需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要矛盾也先后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背后展现了人们对生活以及精神的需要不断提高,由温饱问题解决转变为注重精神的享受,把审美标准也融入到服装、家具、住房等方面的物质需要中。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现实价值
  马克思立足于人的现实性,来探究人的本质。当前,我们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挖掘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目标,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人民群众当中挖掘新生力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与智慧,不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发展难题,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尺,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来源于自然,人依赖自然。这一事实表明,人永远不能割断与大自然的联系。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背后带来的是对环境的污染。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应该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理,在21世纪仍然有其重要意义。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视角,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进行了表述,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