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0日
满城盛开“志愿红”
——安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纪实
公共文化惠民演出
文明大讲堂
文明条例学习宣传活动

  记者 朱佳雨 王锋 通讯员 潘燕燕
  “乡贤好人说事”“新生活新风尚”知识宣传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到村户”、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志愿活动如火如荼,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文明实践活动“不打烊”……闲暇时光更加充实,文明新风日益强劲,这是如今安塞人民的真切感受。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安塞区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协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齐部署共落实,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切实打通关心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为安塞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活力。
  立体化建阵地,将文明实践舞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
  在建华寺镇新尧坪村,提到“老书记说事”,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张守宽卸任村支书后,在基层调解工作中发挥余热,始终坚持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让一件件纠纷矛盾得到及时化解,搭起了党委政府与基层百姓群众沟通的桥梁,筑牢了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村里建了个果醋厂,占了村里28亩地,每亩地200块钱要不回来,我们不懂法律不懂政策,老书记是当年分地的经手人,您给评评理吧!”近日,建华寺镇新尧坪村村民急匆匆地来到“老书记调解室”,对着老张书记哭诉着。
  “既然把我叫来了,我一定想办法给你们调解好。你别急,我找找以前的合同,和村干部一起给你们要钱。”经过老张书记的耐心劝解,不光以前的每亩地200块钱要回来了,现在地钱涨到了每亩地1000块。
  “张书记是老书记,他做中间人,话说得明白,事办得公道,我们都满意。”老一辈形成共识后,晚一辈的村民也都安了心,久违的踏实也回来了。
  张守宽不仅仅是“老书记说事”的一员,他还是村上的文明实践员,像他一样的文明实践员村上一共有116人,大多是由家风和睦、人品端正的人担任。
  “文明实践员能够更好发挥社会力量,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畅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新尧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彦说。
  近日,在新尧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地开展了以“葡萄的日常管理”为主题的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员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宣讲,引起了现场村民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以前说起种葡萄,大家心里都犯嘀咕,没有任何经验能种好吗?但现在村上联系了大学教授来讲课,再也不怕种不好了。”村民老王说。
  村“两委”将党的创新理论中关于乡村振兴的论述融入其中,让老百姓一边听故事、一边学理论。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安塞区整合各类平台资源,着力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的文明实践服务圈。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全覆盖。今年,省委文明办开展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创评项目,全区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1个,示范站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80个,优秀志愿者6名,文明实践骨干80人。指导推动11个实践所、130个实践站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沿河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入选全省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创评项目优秀示范所。
   多元化建队伍,将文明实践力量充实到群众当中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城市文明的缩影。近日,真武洞街道办城北社区组织辖区志愿者开展以“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为主题的垃圾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吸引了退休老干部、居民驻足观看参与,现场摆放了有害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及有害垃圾桶。展板内容丰富多样,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向居民展示了有害垃圾的危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害垃圾、如何正确进行分类。志愿者一边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一边鼓励大家把家里的有害垃圾拿到现场来进行投放,居民积极参与其中,现场气氛热烈。
  “安塞实行垃圾分类之后,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环境好了,心情也好,日子越过越舒心。”在安塞,不少居民感慨安塞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安塞区以社区活动为载体,切实让社区党员、群众参加到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行动中。搞好社区周边环境卫生。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低保户,由党员和社区干部参与“靓丽社区”活动。一年来,安塞区共组织居民志愿者及低保户共120多人次,对50多个院落及各街道进行了清理整治,共清理无人管辖区垃圾5处,完成了社区垃圾整治清洁和清除死角的任务,使各居住院落的卫生条件有了显著的改观。
  与此同时,城北社区还在扶老、助残、帮困方面下大功夫,不遗余力地帮助辖区内的弱势群体。社区70岁以上老人有40多人,由于好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时常感到孤独空虚,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干部经常登门随访进行精神慰藉,并无偿进行生活照料、代办生活事宜。
  为了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安塞区社区干部和党员还积极参加义务巡逻队、文明劝导队,在小区内维护治安,协助社区对公共事务的进行管理,及时将居民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社区。同时狠抓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及时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基本做到了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辖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目前,安塞区共注册志愿者1万余人,志愿服务队伍192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28个。安塞区雷霆应急救援大队被命名为首批陕西省五星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持续推进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典型选树,杨开荣等获陕西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3·5”学雷锋日期间,组织评选全区“最美志愿者”10名、“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
  精准化强服务,将文明实践需求配送到群众心坎
  “一道道水,一道道川,满山的花儿朵朵开。党中央发文件,新时代精神文明大开展,咱安塞区委政府定方案,文明实践,咱乡村振兴大发展,17万人民日子甜……”一阵说书声从安塞区沿河湾镇沿河湾村的集市口传来。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安塞区志愿者赵华英自编自唱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内容的说书演出,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的形式,让党的好思想、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说书的内容都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题,结合基层党组织或者村委会的工作到田间地头、家门口为基层群众宣传,所以收到的效果也是很好的。”赵华英说道。
  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以来,安塞区不间断以“乡村大舞台”“新时代文化大篷车”推动先进文化到村户,深入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全区组织文艺演出350余场。轻快又颇具韵味旋律,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沿河湾村村民张怀春听了说书后由衷地说:“现在的政策太好了,你看我们街上的道路修得宽宽的,楼房都盖起来了,我们也都住进去了,现在老年人也吃上养老保险,祖辈都没有享受过这么好的待遇。”
  “你们看这样上肥很方便,往下慢慢滴,省工省时又省力……”盛夏时节,沿河湾镇茶坊村的大棚里热闹非凡,李长平是村上的大棚种植能手,他积极上门给村民们教授西瓜的种植技术,是当之无愧的“棚博士”。这些“棚博士”就是沿河湾镇瞄准群众需求,积极组织村里的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党员骨干等志愿者,入小入细入微地把文明“送”到群众家门口,“种”在群众心头。真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百姓家门口的“服务站”。
  沿河湾镇茶坊村村民郇升强多年以来一直以种植苹果为主,随着果树老化,他瞅准了大棚产业,无奈缺乏技术,听了李长平的讲解后他对自己以后的日子充满了信心。“种大棚比我们种苹果树省时又省力,效益又好。以后发展大棚,再加上我们现有的小果园,未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越来越好。”郇升强说。
  安塞区坚持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活动,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打响文明实践项目品牌,创新打造了“暑期小小志愿者”“四点半课堂”“田间地头大喇叭”“百人宣讲到村户”“向阳花爱心驿站”等特色品牌项目。探索实施了“张思德文明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辖区居民常态化开展党员先锋、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文明劝导等活动,大力营造了文明实践、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在安塞区,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如今,农民茶余饭后谈论张家长李家短的少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不孝敬老人、赌博的人少了,一心奔小康的人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已经成为安塞区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助推器,也融入到了每个安塞人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