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0日
一片丹心向阳开
——一个老红军的故事
  1976年的9月9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当日下午4时,广播里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者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那一刻,多少人悲痛欲绝,多少人以泪洗面。就在陕北延安,有一位老人,当他得知这个噩耗时,他老泪纵横,如万箭穿心般轰然倒地。在解放军驻延513医院抢救期间,他一直昏迷不醒,弥留之际的临终遗言竟然是高声喊着:“战友们,已经布置好啦,准备战斗!共产党万岁!”令在场的医护人员和亲朋好友都惊叹不已,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信仰的力量。就在毛主席逝世三天后,这位老人就带着自己一生的追求和坚定的信仰,追随他崇拜的伟人而去。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这也是一个陕北的老红军战士。他的名字叫王正候。
  王正候于1928年入党。上个世纪20年代,对于中国是一个苦难的年代,然而对于无数有志青年同样也是一个觉醒的年代。大革命的失败让刚刚处于萌芽的中国共产党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年轻的王正候为了追求一个理想公平的社会,为了让和自己一样的穷人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毅然参加了革命活动,经过党组织的考验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而王正候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的道路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引路人——崔田夫。他是我党陕北根据地重要创始人之一。崔田夫原名崔文宪,毛主席为他改名为崔田夫,他被称为陕北共产党人的“老掌柜”。王正候与崔田夫是表兄弟,在崔田夫的带领下,王正候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他们有着浓浓的血缘和深厚的战友感情,也因为这样的双重关系,王正候成了崔田夫最信任的人,承担了多次早期陕北共产党组织重要会议的保卫工作。尤其是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在绥德周家硷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联席会议,为了确保该会议召开万无一失,在缺乏武器装备的情况下,王正候和其他负责保卫工作的同志提前去河滩寻找了许多鹅卵石,在召开会议的窑洞周围部署了3个暗哨,将鹅卵石搬运至各个暗哨的位置当作武器。据王正候回忆,那天的天气非常寒冷,衣着单薄的他们每人带着一根连架把子,提前进入各个暗哨,趴卧在雪地里。饿了,吃一口已经冻硬的干粮,渴了,抓一把雪塞进嘴里,就这样埋伏了一整天。当参加会议的人全部离开后,他们几个人已经都冻得说不出话了。而正是在他们用生命来保护的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以及红二十六、二十七军,选举惠子俊为书记,因为惠子俊当时在陕西省委工作,选举了崔田夫为代理书记。
  从1928年至1935年2月,王正候先后从事过通信、宣传、侦察等工作。这一阶段,为了工作方便,他的代号就是他名字的谐音,叫“王猴”。他开始担任绥德县南二区政府科员,参加了绥德县南区农民分仓粮、吃大户等革命斗争;宣传鼓动组织贫苦农民进行抗粮、抗税、抗债斗争;参加过陕北游击队二、五支队,转战绥德、清涧、安定等区域,杀恶霸、斩官役、除叛徒,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在延川县的一次战斗中,他的脚踝骨被子弹打中,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用枪杆把子弹头从伤口中撬了出来。在一次次的战斗中,王正候逐渐成长为一名有丰富战斗经验的优秀战士。
  1935年1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建立,王正候开始担任侦察排长。他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战役。1936年2月间,王正候所在的部队参加红军东征,已经是侦察排长的他和战友们到黄河两岸前沿阵地,侦察黄河东岸敌人布防情况,为红军东征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东征结束后,王正候留守吴堡县,任特务队侦察员,曾打入山西阎锡山管辖区做卧底,为我军提供情报,因意外受伤被安排在山西柳林一个秘密联络点养伤。
  1939年12月,王正候服从组织安排,在延安县川口区人民政府工作,后任延安县县长助理员(当时县长为刘秉温同志)。延安县政府发动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大生产运动,王正候作出了显著成绩,被树立为全边区生产标兵。1944年3月至1947年4月,在延安县政府工作时,他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他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学到了不少文化理论知识,从没有多少文化的一个军人成为了能读通书报文件、写出简单书信文稿的党的基层领导人。
  在延安县政府整整八年的工作经历中,有一件最值得一提的事情。1946年春节,在延安专署和延安县政府的安排下,川口区六乡人民秧歌队准备利用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机会慰问毛主席,以表达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敬仰之情。王正候和政府工作人员筹划和参与了这项活动,他提出的给毛主席送个匾的建议被采纳。工作人员邀请了延安一位书法家写了“人民救星”几个大字,又请延安最好的木匠师傅精心雕刻制作成匾,由边区劳动英雄杨步浩带领秧歌队,代表延安人民给毛主席敬献“人民救星”大金匾。敬匾时,毛主席在延属分区专员曹力如的陪同下,高兴地接过这幅精心制作的大金匾。这个情景由记者拍了照片,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照片。敬匾之后,毛主席还观看了文艺节目演出,请工作人员和全体秧歌队员吃了饭。这也是王正候一生中既难以忘却又感到非常荣耀的一件事。
  1947年初,胡宗南进攻延安,王正候被调往榆林镇川县仙道区任书记。他一边搞土改,一边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发展生产,筹资筹粮支援前线,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胡宗南匪兵,为保卫边区贡献了力量。
  1948年,由于王正候病重,经组织批准回家休养。1949年12月,经过一年多医治修养,伤病刚刚好转,他就要求到延安南边的黄龙县工作。那时黄龙县刚解放不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经常侵扰政府和百姓。他任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看管被关押的犯罪分子,为保卫政府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职尽责。之后,王正候在黄龙县粮食局工作了两年,再后来到了延安市老干部休养所工作。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经常到机关工厂和学校讲陕北党史,讲自己和战友们的战斗故事,鼓励青年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在老红军王正候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走到什么地方,他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堂堂正正做人,坚信共产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和许许多多陕北儿女、战友一样,虽然没有耀眼的勋章和荣誉的光环,但是他们是我们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没有他们的奋斗、牺牲,也就没有今天我们幸福、安康的生活。 (保平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