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新区培文学校老师正在上思政课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如何用特色思政课立德树人,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延安新区培文学校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同学们,谁知道大米可以做成哪些美味的食物……”在延安新区培文学校四年级七班的教室里,一堂特色思政课《白白大米哪里来》,牢牢地吸引了班里“小豆丁们”的注意力。
课堂上,老师宗建丽一连串的提问下,同学们对大米的来历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引导同学们伴随动感的音乐跳起插秧舞,随后分组讨论、上台展讲、玩游戏答题竞赛、做相关习题环节,通过互动启发孩子们思考表达,将知识融会贯通。最后在“农民伯伯我想对您说”的分享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大米的来源,也明白了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同学段共同努力。
延安新区培文学校副校长王佐学告诉记者:“学校在思政课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小学阶段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提升政治素养,让孩子们在不同阶段接受符合当前年龄所能理解的思政教育。”
像宗建丽带给同学们的这样一堂思政课,不仅来源于一名思政课老师的智慧,而是学校小、中、高各学部以年级为单位,组建思政课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共同教研的成果。
“老师们会按照‘三备一研’机制,探讨思政课教学中的育人途径与方法,以达到知识、情感双达标目标,让思政课真正走入学生内心。”王佐学介绍道,学校坚持把德育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推进思政课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实现学科思政化。
在此基础上,学校常态化组织学生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学校思政课教学基地,接受传统教育、感受自然之美,用体验式思政课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社会、理解时代、把握理论。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追求公平与正义的价值》,那么大家知道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吗……”日前,延安新区培文学校八年级三班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老师谢苗苗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学习书院上思政实践课。
“全面依法治国,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展板前,谢苗苗结合校园霸凌案例、“十大法治人物”以及中国法治思想等内容,让孩子们通过学习书院展示内容,深入理解“公平与正义”的意义。
在书院“中国梦”三个红色大字下,谢苗苗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宗旨等内容,引导孩子们结合未来职业规划,做坚守公平正义,有梦想的青少年。
八年级三班同学李卓霖在这堂实践思政课上收获颇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都应该有公平与正义的信仰,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有可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延安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其中包括很多党在延安时期探索实践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带着孩子们走进革命旧址,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红色的种子,将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谢苗苗说。
从进入初中部读书后,李卓霖对思政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理想也成为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改变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律师。在她看来,律师是一份更有“力量感”的职业。
不同于小学阶段思政课强调道德启蒙,初中阶段思政课更加强调孩子们树牢思想基础。在七年级的课程中,谢苗苗带孩子们梳理掌握了思政道德内容,八年级则更加强调法治内容,也就是她在课程中一直强调的“力量感”。
谢苗苗希望孩子们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能明确未来职业规划,让这份职业作为坚定的力量在内心滋生,助其成为有信念感和力量感的人。
在九年级学生尚梓涵看来,学校的思政课课程中,小组合作探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小型辩论会等课堂形式充满趣味性,极大激发了她和同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尚梓涵不仅增强了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更增强对集体、同学的互相关爱和对国家、社会的情怀。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面对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如何打造更为走心走实的思政课,是延安新区培文学校高一年级政治老师屈向荣和同事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屈向荣创新授课方式,将当下的社会热点和周围的各种资源与课堂结合起来,瞄准学生们的关注点、思想困惑点,确定思政课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将朗诵、歌唱、话剧、相声的艺术形式融入课堂,采用综艺节目组织方式,把现场访谈、知识竞赛等形式搬上课堂,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感到“追课”如“追剧”,直呼“过瘾”。
在思想政治课的熏陶下,高二学生张可意开始接触逻辑思维、哲学等内容,她感到自己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对于很多不明白的问题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延安新区培文学校党支部书记魏美美表示,学校将继续按照国家规定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思政课程,根据延安特有红色教育资源,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发拓展性思政教育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法,更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记者 李星棋 刘振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