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3日
用版权力量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延安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综述
  记者 李星棋
  民间文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现代化浪潮冲击的薄弱环节,而版权是公认的对民间文艺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
  2023年11月,在2023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启动会上,延安同北京东城、内蒙古呼和浩特、浙江温州等地入选试点城市,成为陕西省首个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的城市。
  作为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民间文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有安塞腰鼓、宜川胸鼓、洛川蹩鼓等“13艺”和剪纸、农民画、毛麻绣、根雕等“20品”,具有良好的试点基础。
  如何通过试点建设,推动民间文艺版权资源流动和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市文化软实力和陕北文化影响力?带着来之不易的荣誉和沉甸甸的责任,延安作为全省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的“新起点”,开始了有益探索。
  延安被中宣部确定为试点城市后,省市两级精心制定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高质量推进试点工作。市委将试点工作纳入《2024年文化建设行动方案》,市委宣传部制定印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确定宝塔、安塞、延川、洛川、黄陵和高新区管委会、陕旅集团延安公司(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延安故事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为先行先试县区、单位,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民间文艺作品具有主体集体性、创作动态性、表现形式口头性等特性,很多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急剧消失的风险,大量民间文艺创作素材面临着被任意开发利用,甚至被歪曲的问题。
  对此,延安启动实施民间文艺资源普查、保护研究、文化品牌培育、志愿服务实践点建设、文化产业开发五大行动,通过开展民间文艺普查、作品备案、版权登记、宣传推广、版权转化等工作,大力培育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示范园区(基地)、示范单位,推动全市民间文艺版权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效益运用。
  ——我市结合实际,将从民族语言、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10个方面开展民间文艺资源普查,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印《民间文艺名录》,建立延安市民间文艺作品数据库。依托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陕西省版权工作服务站),动员组织相关权利人将其民间文艺作品进行备案,并支持备案成功的民间文艺作品登记版权。
  ——探索实行校地合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民间文艺与黄河文化”“民间文艺与陕北文化生态保护”“民间文艺与乡村振兴”等民间文艺版权相关学术、课题研究,在全市范围认定一批集理论研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民间文艺保护传承研究基地。
  ——围绕鼓乐文化、戏曲文化、民歌文化等民间文艺,培养骨干人才、制定保护计划、建立传承保护基地、开展常态化演出。组织各县(市、区)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支持艺术家入驻特色村镇街区、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场所,将民间文艺与田园综合体、特色文化古村落、乡村民宿度假区相结合,焕发乡村民间文艺的当代活力;通过开展民间文艺志愿服务实践点,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人民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支持文创企业加强与博物馆、民间文艺传承人的合作,推动民间文艺作品衍生开发,培育一批民间文艺精品版权作品,将民间文艺融入旅游发展、产业开发、网络购物中,形成规模效应,构建集传承、体验、教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空间体系。
  …………
  近年来,延安立足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民间文艺资源,推进民间文艺资源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扎实做好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包装策划、品牌打造等工作,形成较为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打造了安塞区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高桥镇魏塔剪纸绘画村等民间文艺产业集群。同时,延安运用创新设计手法,将民间文艺融入文创产品,推出2000余种原创类文创产品,推动文创市场持续壮大。
  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是中央宣传部为解决我国民间文艺传承、利用、保护和弘扬的版权问题,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的重要部署。
  延安将认真总结提炼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用版权力量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把延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打造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为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作出延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