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4日
我的报纸情缘
张广才
  我与报纸的缘分,得从读报说起。大约在十来岁的年纪,那时候村里人住的都是土坯房,每年过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得往屋里面的土墙上糊一层报纸,这样看上去不仅干净、崭新、亮堂了许多,也能把土墙遮住,免得一靠墙身上便沾了土。但报纸不是说有就有的,不等到腊月,母亲就早早给在供销社工作的亲戚叮咛,让从单位里给我们留些旧报纸,因此我家糊墙的报纸每年总有着落。
  糊在墙上的报纸,上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吸引着我反复看来看去,这几乎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消息来源,尽管都是旧闻,但于我而言依然新奇。比如“毛里塔尼亚总统访华”“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昨日到京”,还有诸如“深圳的奇迹”。那时不认识深圳的“圳”,我就读“川”,反正约略知道是个地名,其他的也搞不太懂。
  经常看墙上的报纸,看着看着,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心想我们县上怎么就没有报纸?县城对我这个乡下娃娃来讲是个大地方,有那么多单位,全县还有那么多乡镇和村子,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如果有一份报纸来刊登逸闻趣事,供大家阅读了解,岂不甚好?如果我提出来,是不是就可以让我来干这个事情了呢?那简直太好了!越想越美,一时竟有些激动。
  心中主意已定,但是怎样才能让县上办报纸呢?听说这事归县委宣传部管,为了向领导提出建议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也为了证明我的“能力”,我动手制作了一份“样报”。我先把纸张裁成与报纸同等规格的尺寸,模仿省上的报纸画好栏目板块,编辑了一些当地的内容,工工整整地写上去,还加上栏花和装饰分割线。由于在学校里办过黑板报,有一丁点儿书法和绘画的基础,为了能打动领导,我拿出了看家本领,使出了浑身解数,毛笔、钢笔、铅笔轮番上阵,直尺、三角尺、半圆仪悉数用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弄出了一张像模像样的“鄜州报”。
  先不说一个十来岁的初中生娃娃这个想法大胆不大胆、幼稚不幼稚,勇气确实可嘉,今天回想起来我都有些佩服自己。我将制作好的“样报”小心翼翼地折叠好,装在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绿色挎包里,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县城。县城离我家大约有二十五里路,一路翻山越岭,一路阳光明媚,我迈着轻快的脚步,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县城。来到县委大院,大家猜我碰见谁了?碰见了县委的高书记!当然他不认识我,我也是在地区的报纸上记住了他的模样和名字。高书记面容清瘦,身穿灰色中山装,留着二八分头,上衣口袋别着钢笔,一看就是个能识文断字的国家干部。本来我可以找到宣传部,但当时我就是想跟书记说句话,所以故意凑到跟前问高书记“您知道宣传部怎么走?”高书记也许正在思考县里的大事情,冷不丁见有人问话,抬起头看了看我,见是个有点愣有点冲有几分青涩的娃娃,和蔼地说:“那边的窑洞便是。”边说边顺手指了一下窑洞的方向。我“嗷”了一声,也没有说声“谢谢”,径直朝那几孔窑洞走去,心里还有些美滋滋的,心想回去可以向小伙伴们炫耀“我和县委书记说过话!”哈哈哈,好多同学连书记的面儿都没有见过呢!
  敲开宣传部的门,几位“笔杆子”模样的干部正在伏案“爬格子”,我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拿出“样报”给人家展示。他们看了看我的“手工报纸”,其中一位笑着说:“你今年多大了?”我说:“十四了。”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又笑了,我摸不着头脑,心想:“笑啥呀,到底行不行嘛?”跟我搭话的那位干部接着说道:“你这张报纸做得不错,下了功夫,看来也有些功底!”我听着这话心里正美呢!可他话锋一转:“但是”,后来才知道,关键就是这“但是”,一听“但是”,一般就是没戏了,前面的话只是照顾情绪,这是谈话的艺术。他接着说:“但是,办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得有记者队伍、编辑队伍,得印刷,得开工资,得有编制,得花钱!”他一连串说了几个“得”,就像连珠炮一样,把我给砸蒙了,我自然想不到这些,一时愣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另一位干部见状,笑着说:“小伙子,先回去好好读书,以后有的是机会,等将来我们县经济发展了,也许你这个愿望就能够实现呢!”“先回去吧,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就这样把我打发了。
  后来的经历证明,凡事皆有缘由,很多事情皆由心中的“慧根”或者说“初心”决定。虽然报纸没有办成,但我参军后,在部队从事了多年宣传工作,还当过报纸内刊的编辑,算是圆了最初那个办报纸的梦想。如今各大报纸都有了电子版,我仍然保持着读报的习惯,并经常向报刊投稿。我的家乡尽管依旧没有纸质的报纸,但有了融媒体中心,有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县里的大事小情,反映百姓的日常生活。时代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想象,乡亲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我们预期的不知道要好出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