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9日
底线之花
  延安市实验中学高2022级(2)班 党雪怡
  种一朵花,最重要的是土壤,其次是养分。没有土壤,花就无法拥有生命;而只有土壤,没有养分,花就无法成长。对于一个人而言,底线即为土壤,高线即为养分。为人之所道,应坚持“高线”,守住“底线”,立人之根本。
  立人之根本,需守住底线。身为人,最重要的是为人的底线,若是没有为人之底线,便人人皆可踩上一脚,打上一拳,无人关心,无人在意,视为无物。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先后侍二主,或许有人说他不忠,可他助齐桓公安定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足强盛,可见他并非是不忠,只是他忠的是天下之黎民,守的是百姓之底线,使百姓闻之,皆是赞言。而失去底线之人,如吴三桂,为了自身的情感纠纷就打开国家大门,让敌军侵入,从而亡国害民,破坏了民族完整,遗臭万年,百姓闻之,唾弃不已。故而,一个人若想安身立命,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守住底线”。
  立人之根本,需坚持高线。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曾经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使我深深敬畏,就是我头顶的璀璨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我想,在这道德准则中,“高线”必占得一席。前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坚贞不屈、为国而死的文天祥;后有为民族觉醒付出一切,英勇就义的李大钊;今有放弃国外高薪待遇,放弃诺贝尔奖,毅然回国的王承书、钱学森和邓稼先等伟大科学家。他们在抉择面前,都放弃了自己触手可及的地位和财富,去寻找、去实现自己的高线,立足于人之根本。因此,高线不可不谓是高门之栋、长桥之梁。
  立人之根本,守民族之底线,坚持民族高线。先有国后有家,先有民族后有个人。以个人之根本为基石,架起民族之高线,守民族之底线。汉朝民族英雄霍去病,为了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安宁,不远万里孤身潜入敌营,使得匈奴归于汉朝,守住了民族的底线。抗战时期,在毛泽东,刘少奇等伟人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以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为底线,以争取民族独立发展为高线,不懈奋斗,最终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欧美部分国家敌对中国的行动,日韩侵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等还在不断进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更应守住民族底线,坚持民族高线,维护祖国统一。
  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人之根本不仅立的是人的根本,立的更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民族团结的根本和世界和平的根本。新时代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立人之根本,努力让美丽的地球村开满底线之花! (指导老师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