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彦 王冬 杨亮 白佳雨 高京京 齐心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是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到延安去,看那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镌刻着的党的苦难与辉煌。到延安去,看老一辈革命家如何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延安走到北京。
延安是红色的,但不止红色。这里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延安依托红色资源禀赋,大力实施“文旅+”“+文旅”工程,将红色追寻与特色美食、文艺展演、非遗技艺、农耕休闲等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今年上半年,延安共接待游客2096.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7%、16.89%。
“红色游”火爆
7月9日,由南昌开往延安的旅游专列顺利抵达延安火车站。来自河南、浙江、上海、广东、江苏、湖北、江西7个省市的700余名游客走进延安。一下火车,大家就被热火的腰鼓、秧歌包围,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
“我们在延安两天时间,先后参观游览了南泥湾、金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等景区,身临其境感受延安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地地道道体验陕北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身在其中领略新时代新延安的新变化。”南昌—延安旅游专列带队导游李雪峰说,八一起义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这个暑假,很多南昌人都愿意带着孩子来延安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延安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革命类纪念馆19座,馆库藏革命文物4367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31件(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6处。
整个暑期,走进延安的一处处革命旧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每天都有超过8000名游客前来打卡参观。来自四川大学的学生阿迪力江·艾斯凯尔说,自己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深刻地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力量,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定当积极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杨家岭革命旧址在暑期同样迎来旅游高峰,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尤其多。来自北京的景鑫羿小朋友参观完杨家岭革命旧址后说:“在这里,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努力地学习工作,为全国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特别值得我学习。”
景鑫羿的妈妈宗珍告诉记者,延安是今年暑期他们全家游的首选地。她说:“延安精神和延安的红色故事,值得带着孩子来实地参观学习,给孩子种到内心,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成长成才。”
在延安火热的红色游中,《延安保育院》《再回延安》和红秀《延安 延安》等红色文艺演出,也受到广大游客喜爱。上半年,全市共推动大型红色文艺演出1044场,接待游客28.08万人次,实现营收1348.68万元。
“县域游”出圈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7月8日晚,安塞腰鼓山下,一群来自井冈山的朋友和安塞500余名群众一起唱红歌、学腰鼓,感受非遗文化,现场气氛热烈愉快。
“我们从井冈山来到延安,在安塞学习腰鼓,虽然时间短,但是启发大、获益多。”江西永丰欧阳修文化交流协会成员孙刚说,安塞腰鼓名扬天下,是根植于黄土地的艺术,听着鼓劲,看着带劲,打着足劲,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黄土地的神奇和这里的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我就出生在延安。今天我追寻父辈足迹,从井冈山回到延安,在腰鼓山下唱红歌,心情澎湃,激动开心。”来自井冈山的阮慧兰说。
安塞腰鼓、剪纸、民歌、农民画、曲艺“五乡”欣荣,蜚声世界。安塞区依托璀璨的民间文化艺术,积极开展系列地方特色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万余名游客来塞旅游。
“红歌合唱活动中,除了安塞老百姓,还有从哈尔滨、北京、浙江等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安塞群众文化合唱团发起人李占东说。
“这里绿水青山,空气清新,可以安静地钓鱼。”游客明晓东到黄龙“渔业休闲小镇”来过一次就爱上了这里。他说,在黄龙钓鱼能体验国际化的垂钓氛围,领略独特的渔业文化。
由黄龙“渔业休闲小镇”打造的国际千人垂钓基地,是目前国内长度最长、供氧设备最先进、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标准化垂钓赛事钓(渔)场。自2019年建成以来,常态化举办垂钓赛事177场次,吸引全国3.1万名钓友同池竞技、20余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黄龙县石堡镇抓住垂钓热潮,将美食与传统文化、草编、剪纸、书画等非遗文化相嵌套,走出了一条垂钓赛事做市场、渔业养殖做供给、农文体旅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展示技艺、增加收入的平台。
“村里有钓鱼比赛,我就在家门口做手工凉皮卖,这两年收入大大增加。”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村民蔡凤梅说。同村的农家乐经营者辛强则利用自家的闲置院落开办了民宿和农家乐,一年能收入十来万元。
除了安塞、黄龙大力发展特色县域旅游,还有吴起县南沟生态度假村丰富的水上游玩项目,让游客在夏天过足玩水瘾;美水之乡甘泉的石门豆腐小镇,让游客在享用豆腐宴的同时品味深厚的豆腐文化;红都子长山丹丹文化艺术季吸引数万游客爬上高柏山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延安县域旅游不仅有“流量”,更有“留量”和“增量”,通过创新推出的多元化文旅产品和服务,有效助推了各县(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学游”多彩
7月10日,西北政法大学“探忆·助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延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助梦法润乡情。
实践团成员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等,实地探访追寻红色印记中的法治光辉,激励自己做“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新时代政法学子,学好本领,服务人民。在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实践团成员聆听该村乡村振兴发展历程,进村入户就婚姻法、生命权、健康权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开展普法宣讲和法律问卷调研,助梦法润乡情。
“延安之行,让我们获益良多,更深刻地了解到延安这片土地的神圣所在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也让我们青年学子更加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实践团成员邓宇阳说,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自己一定要积极弘扬延安精神,努力传承红色基因,更加用心地学习成长,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蓄积力量。
“来延开展社会活动,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接受延安红色精神文化洗礼,对于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实地调研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未来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更添内生动力。”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党委副书记、实践团指导教师李霞说。
在“小荔枝去延安”研学主题活动中,来自广州市育才中学、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的师生们走进延安,歌颂吾辈先烈的光荣革命传统,触摸历史印记,增强爱国情怀。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师生登上宝塔山参观宣讲,走进革命旧址重温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个个大中小学的暑期研学实践团来到延安,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延安精神,激发奋斗热情。
“在安塞打腰鼓,虽然一招一式还是初学,但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腰鼓的能劲、虎劲、蛮劲、狠劲和猛劲,更感受到了安塞人的自信乐观。”来自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生杨珂欣说,来延安开展暑期研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感受红色文化,还能感受丰富多彩的黄土风情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
如今,丰富多彩的“文旅+”“+文旅”,正让延安红色之城愈来愈“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