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头庙“板凳会”(资料图片) 通讯员 杜婷 记者 孙艳艳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口,广泛组织开展“板凳会”,以面对面“拉家常”的形式宣传党的声音以及各项政策,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乡村治理“心”局面。
凝聚民心,“板凳会”用心传党音
“最近诈骗比较多,尤其是陌生电话不要接、链接不要点,要记得天上不会掉馅饼”“骑电动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戴头盔”……傍晚时分,黄龙县界头庙镇神地村党支部书记孙占胜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向大家宣传最新政策知识,农家“板凳会”使村民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最新政策,真正将党的声音以更加丰富、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方式送到千家万户。
一个记录本、几十张小板凳,阵阵微风中,不用会议室、无须讲话稿,只需在各家各户门口喊一嗓子,不一会儿工夫,老乡们就聚集在屋场院落,谈感想、话发展,诉心声、提意见,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板凳会”就此拉开序幕。“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板凳会’,让我了解了如何防止电信网络诈骗和平安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这个会开得好,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李大娘说。
近年来,界头庙镇积极探索推行“板凳会”议事制度,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以“拉家常”的方式,把群众关心的养老、就医、就业等惠民政策讲给村民,让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将与群众相关的法律宣传、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内容面对面进行宣传,与村民同坐“同心板凳”,建起“家门口”的学习阵地。
倾听民声,“板凳会”贴心收民意
“村里的路灯太暗了,晚上不安全。”
“我上次住院花了好多钱,能不能申请大病救助?”
近年来,黄龙县三岔镇将“板凳会”设在群众“家门口”,大家坐着小板凳,一群人围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拉家常、说问题、提建议,工作人员在倾听中掌握民情民意“第一手信息”,对于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能现场答复和解决的现场答复解决,无法现场解决的,会后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期限后督促尽快解决,着力提高工作实效性。
“建设‘美丽庭院’,可以在庭院中种植更多花卉和绿植,增加绿化面积。环境好了,大家生活更舒适了。”今年65岁的村民王佩争抢着发言。“板凳会”上,王佩的话音刚落,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争抢着为“美丽庭院”建设建言,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一个多小时的“板凳会”,前来参会的网格员郭兵的笔记本上已记录了整整一页。
“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居民在小板凳上坐一坐、聊一聊,大家的心也跟着近了。‘板凳会’虽短,却很充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村民李东华深有感触地说。
“板凳会”不仅解难题,也是村民们的“意见箱”。本着“村里的事村民议”的原则,该镇各村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小事搬到“板凳会”上,充分征集大家意见,共同协商议事,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三岔镇在“板凳会”上已收集意见20余条,建议60余条。
汇集民智,“板凳会”暖心解难事
“你家的地今年种啥?需要帮忙不?”
“宝东,你对咱村干部有啥意见建议?”
这是黄龙县圪台乡“板凳会”上的一幕,在场的网格员认真记录,逐条梳理,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一时不能答复的现场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期限,“板凳会”结束后,限期内由网格长将问题办理情况反馈至相关人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全乡已召开板凳会50场,解决民生实事2件。
近年来,圪台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安排专人负责分类梳理“板凳会”上收集的问题和意见。干部和群众坐而论‘理’,零距离收集民意民智,面对面宣讲政策、解答疑问,对群众提出的各类闹心堵点、揪心痛点、关心热点及时回应,建立限时办理责任清单台账并回访。一场“板凳会”交流下来,干群的心更贴近,信任度也更强,大大推动了矛盾化解和政策落实。
“下一步,圪台乡将继续以‘板凳会’的形式,‘上门’听民意,‘开门’搞整治,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培育好文明乡风,扎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圪台乡党支部书记孙志杰说。
小到邻里矛盾纠纷的化解,大到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无论大事小事,都能上“板凳会”议一议。近年来,黄龙县通过召开“板凳会”发挥群众说事解题作用,对乡村事务进行协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中来,让群众从“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充分发挥基层自治作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心声”变成“掌声”,切实让乡村治理形式更加丰富、更有活力、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