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了要着力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看上病、看好病的梦想照进现实,我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还需承担更多责任、展现更大担当,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基层群众看病难,难就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够多、不够用,服务水平不够高。近年来,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诊疗能力、服务水平、便捷性与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还需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首先,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提升与基层的匹配度与适应度,让资源下沉更有价值与意义;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通过各种有效方式,促使大医院积极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增强其“造血”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社区、乡镇、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差异化地发展特色专科。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提供远程会诊等技术支持,促进医疗机构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此外,进一步打通各地医保信息壁垒,减少相关环节和手续,让跨省就医报销更便捷。
其次,要注重培养基层医疗人才。从长远发展来看,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要提升,人才培育是关键。面对人才问题,需完善激励机制,落实相应保障待遇,在职称认定、晋级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让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更有盼头。同时,强化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配备,统筹城乡资源,对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建立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
在全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是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把群众“能就近看上病、看好病”的诉求,转化为政策顶层设计,通过落实落细改革要求,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公平性、可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