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4日
村貌干净整洁 邻里和睦相处
——洛川县菩提镇为乡村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记者孙艳艳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穿梭在洛川县菩提镇大大小小的村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街坊邻居笑语盈盈,到处涌动着和美宜居的新气象。
  完善设施更便民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菩提镇坚持交通先行,持续加快乡村公路建设,依托高效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特色富民产业,除苹果支柱产业外,樱桃、西梅、麒麟西瓜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不断积厚成势,多产业融合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今年实施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菩提镇木家塬村村民陈怀亮感叹说:“我们村这条通往县城的道路更宽敞了,路边的路基也进行了夯实处理,而且经常还有道路维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清理道路边杂草,后半年卖苹果时,运输大车行驶也更安全。”
  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美丽乡村路”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公路沿线环境面貌,美化农村公路沿线景观,是菩提镇党委政府今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今年,我们通过争取项目对新城堡村6.3公里的巷道实施了硬化,解决了全镇最后一村的主巷道未硬化问题,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公路,让我们的苹果、西瓜等各类农产品更快地进入市场销售,助推直播带货、网店等农村电商成为促农增收新路子。”菩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常小宾说。
  特色产业助增收
  7月22日一大早,在王家河村广犇源畜牧养殖基地,王家河村脱贫群众白小华忙着和村民们一起喂牛。
  白小华在养殖基地务工已经4年了,主要负责准备饲料和喂牛等工作。“在这里打工挺好的,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在家门口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白小华说。
  除了方便群众就近务工,该养殖基地每年帮助收购脱贫群众草垛饲料共计12吨左右,带动已脱贫群众增收20余户,同时,利用川道资源优势,群众种植玉米、草料等,争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并配套修建产业生产路,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走进曲西村大棚种植基地,一排排蔚蓝色大棚排列整齐,几十名村民正在园里采摘麒麟西瓜。“最近,我们村大棚种植基地每天聘请40多名村民,辐射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在基地务工。”菩提镇曲西村党支部书记白荣昌介绍,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安排就业等方式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今年以来,菩提镇招商引进甘肃台农美都农业有限公司,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将资源、资金向农业主导产业聚集,让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解决村民外出务工,无法兼顾家里难题,为村民打造“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激发脱贫户干事创业热情,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矛盾纠纷不出村
  在菩提街村调解会议室的“调解记录册”里,记载着去年乡村社会治理“133”制开展以来,镇村调委会调解的每一件纠纷矛盾。
  多次参与调解邻里矛盾的菩提街村党支部书记杨百昌乐呵呵地说:“现在村里的各类纠纷都先经过村调委会协商调解,争取做到矛盾不出村。”
  今年4月份,菩提村300亩新建矮化示范园基地因地界和施工问题引发纠纷,镇调委会主任雷王隆及工作人员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前往施工现场,一边耐心安抚群众情绪,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一边与施工方负责人对接有关事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经过沟通协调,该纠纷很快得到解决,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今年以来,该镇坚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社会治理“133”制,常态化用好用活镇村调解室,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镇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起,调解后经司法确认7件,调处纠纷及金额达104.2万元。同时,利用村级文明实践站,以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