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鹏 姜顺
近年来,市水务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最大决心、最实举措全力推进延安水网先导区建设,为延安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宜然就建设相关情况接受了本报专访。
记者: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去年9月,我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请您谈谈我市创建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是什么?
李宜然: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水网体系作出总体安排部署。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是陕甘宁革命老区中心城市,地处西部大开发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区,地理位置独特、能源资源富集、城镇产业集中、战略地位重要。
在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实践进程中,延安水利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分配不均、水土流失严重、水沙关系不协调、洪水防御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亟需以延安水网建设为引领,支撑延安水利高质量发展。《延安市水网建设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通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立足延安市基本市情水情,系统分析全市水网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制定了不同阶段延安水网的建设目标,通过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经济、水智慧等五个方面系统设计,谋划了未来3至15年延安水网建设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明确了规划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网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延安创建市级水网先导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一是水网基础较好。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人发扬延安精神,相继建成王瑶水库、南沟门水库、黄河引水等一大批骨干水源和重大引调水工程,全市供水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被水利部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市水务局被评为全国推行河长制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扶贫先进集体、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为延安水网先导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建设意愿强烈。延安精神铸就了延安人艰苦奋斗的卓越品质,通过二十多年退耕还林,延安的山变绿了,延安人民还要让延安的水动起来、让延安的水美起来、让延安的水活起来,在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为在黄土高原条件下的水网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明确提出“拿出退耕还林的劲头狠抓系统治水”,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成立规划编制专班,高规格召开规划工作会议,并邀请全国顶级团队编制完成延安水网建设规划。四是前期工作到位。2022年2月,市委、市政府启动《延安市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以来,市水务局负责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水利部水规总院和省水利设计院联合成立编制技术工作组,历时一年半,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市级水网建设规划,为创建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者:请您谈谈延安水网先导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李宜然:我们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构建“引黄引江、四干六脉、五星多点、互联互通”的水网空间布局,形成水网“一张图”和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通过黄河引水、白龙江引水等引调水工程为大动脉,架起市级水网的“纲”;通过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将水系与骨干水源工程互联互通,撑开水网的“目”;通过建设子长红石峁、黄龙公寨沟等一批中小型水库蓄水工程,挖掘本地水资源潜力,形成小工程大群体,打好现代水网的“结”,尽可能做大蓄水的“盆”,全面建成集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全域水网体系。
延安水网先导区建设统筹提出四大主要任务:一是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以延河、北洛河干流提升工程为主线,推进全市重要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灾害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升重点对象专项保护、城市排涝体系建设、洪涝风险综合防治能力,系统构建以水库调蓄为主的“上拦”屏障、以堤防及河道整治为主的“下排”通道和智慧化“联调”运行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推进引调水工程、小型水库及水源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完善应急备用水源体系建设,显著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水平和优化配置能力。三是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等保护治理需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结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骨干河流生态绿道建设和幸福河湖创建工程,进一步提升延安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四是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着眼于全市数字孪生水网整体架构,加强与省级水网衔接,统筹各县区水网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整体推动数字孪生水网建设。
延安水网先导区建设按照“1个目标、6大突破方向、4项重点任务、3方面示范引领和5方面保障措施”的“16435”工作体系和“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完工一批”的“四个一批”实施路径,争取用3年时间,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推进,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河湖生态环境和水保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延河数字孪生流域和一批数字孪生工程初步建成,区域内水网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记者:延安创建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以来,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宜然:延安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水网先导区工作专班,坚持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水环境治理、水文化挖掘、水价值转化“六路并进”,在组织推动、重大工程建设、水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良好开局。今年已落实资金23.03亿元,实施水网建设项目189个,水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重大水网骨干工程有力推进。洛川李家河水库、子长红石峁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库相继建成,王瑶水库扩容、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南沟门水库管网延伸、黄河引水延伸扩网加快实施,白龙江引水可研已通过水利部审查,龙安水库可研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一批重大水网工程顺利推进。
二是改革创新释放水利发展新活力。在南泥湾实行了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河湖管理保护。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水土保持碳汇核算试点研究,探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经济转化的新模式。
三是水利支撑乡村生态振兴成效明显。南泥湾水系连通及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的有效实施,恢复了“陕北好江南”的自然美景。黄龙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有效支撑了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红色教育产业发展,增产富民景美的综合效益凸显。安塞南沟坚持“山峁缓坡修梯田、陡坡山间种林草、沟道打坝造良田”的治理模式,成为陕北地区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四是延河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延河流域系统治理方案提出了恢复延河生机活力、让宝塔山下再现“滚滚延河水”的目标,把延河建成西北地区以流域为单元系统治理的典范。目前王瑶水库扩容、延河延安城区段治理等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上拦、中分、下排”的延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五是水利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构建“11422”智慧水利体系,逐步建设完善水库大坝安全、淤地坝、雨水情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围绕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先行先试,谋划实施数字孪生南沟门水库和数字孪生延河流域等项目,用数字赋能支撑水网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