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5日
铁肩担道义 丹心献事业
  1965年12月17日,在河南兰考县委的会议室里,县委干部们向来自北京新华社的记者们讲述着焦裕禄书记的事迹,大家一边说着,一边哭着,会议室里哭声一片。
  他们告诉记者,焦书记曾经抱病查风口,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在大雪封门时访贫问苦,救灾时舍不得吃群众一口饭、喝群众一杯水等感人的事迹。
  穆青抚摸着焦裕禄书记亲手在破袜上缝的补丁,抚摸着那把藤椅上曾经被焦书记肝疼时用来顶肚子而破的大窟窿,他心里不禁发颤,这是怎样一个人啊。
  说者不时哽咽,听者阵阵啜泣。穆青掏出手帕不停地擦眼泪,他觉得焦裕禄的事迹太感人了,虽然之前有过报道,但分量远远不够,他决定重新组织报道!
  于是,他和同事们组成了一个写作班子,冒着严寒,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访问焦裕禄慰问过的农户,开始创作报道焦裕禄的稿件。在穆青看来,一篇稿件成功的关键之处,是要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以这个主题来表现个人的思想风貌,不能把个人的事迹简单地写成一部“好人好事录”。于是,在周原等人创作的基础上,穆青亲自修改,一稿、两稿、三稿,一直修改到了第九稿,终于提炼出了整个报道的灵魂:“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966年2月6日,署名穆青、冯建、周原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由新华通讯社电传到全国。7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打破常规,占用新闻节目的时间,用1小时20分钟,向全国播送了这篇通讯。著名播音员齐越含着热泪、几经哽咽才完成播音。《人民日报》等国内各级报刊都留下最重要的版面位置,全文予以刊登,从此,学习焦裕禄的高潮迅速在全国掀起。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曾感动了全中国的通讯报道,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兰考、记住了焦裕禄,同时也记住了穆青。
  穆青,幼年受祖父影响,学习古文,喜好读书写字,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为他今后的记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0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2年8月毕业后到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在这里,他便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新闻生涯。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崛起的时代,惨烈、曲折、伟大、精彩。而穆青,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拿着枪,拿着笔,几起几落,战斗过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能以高度的新闻敏锐感完成催人奋进和与人民群众内心相贴近的新闻力作。它们反映了一个时代,又影响了一个时代。多少抗日军民在阅读了他的《雁翔队》之后而热血澎湃,抛妻别子走上了解放中华的战场;多少干部群众在热泪盈眶中听完读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报道后,面对天灾人祸,不等不靠、振作精神、自力更生建家园,踏上“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生旅程;多少个体、民营、乡镇企业在《风帆起珠江》的引领下,精神抖擞,信心满怀地继续扬起改革开放之帆,昂首劈浪,乘风起航;多少新闻从业者把他的作品作为范文一遍遍拜读,一次次临摹,以他为人为文的成功之路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2017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广大新闻工作者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一定要实事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向穆青学习,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多听、多记、多想,才能写出真正为人民说话、为祖国贡献的好通讯。
  2002年,穆青为正在筹建中的新延安新闻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可惜,新馆建成时老人家已经去世,但是他老人家为新中国新闻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永远令人难忘。
  如今,我就在延安新闻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每当我看到他亲笔题写的“延安新闻纪念馆”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时,总是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心中总是充满了一种无限的能量,在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学习他那“铁肩担道义,丹心献事业”的伟大忘我精神。
  每个人生命的长度都是有限的,然而穆青留给我们的生命的宽度却是无限而隽永的。他以其执着的职业精神与道德责任感,用脚踏实地的新闻实践诠释了新时代记者的责任与使命,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奋斗、创造、奉献一生,他是新闻工作者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学习的楷模。
  (延安新闻纪念馆 惠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