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5日
工伤医疗照亮生命之光
    ● 工伤鉴定
    ● 开展急救培训

  记者 高乐
  李先生今年40岁,是我市某煤矿企业职工。去年年底,他在矿上修机器时右前臂不慎被皮带轮夹伤,随即被送至市级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之一的市人民医院。
  该院骨科专家团队在做完一系列详细且全面的术前检查后,于今年1月4日下午为李先生做了右尺骨、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并在术后给予了伤口换药、局部理疗、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训练等治疗。20多天后,李先生恢复状况良好,顺利出院。
  这是市人民医院积极做好工伤人员的医疗保障服务,为劳动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
  作为市级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该院勇担社会责任,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严格按照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全力做好工伤职工医疗救治服务和伤情鉴定服务,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加强培训学习等措施,不断提高业务和服务能力,提升管理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确保工伤患者得到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伤治疗及时规范
  让生命安全有保障
  今年1月,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晖代表医院与市工伤保险经办中心续签了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
  工伤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为规范参保单位工伤职工医疗和康复行为,进一步满足工伤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市工伤保险经办中心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市人民医院等39家医疗机构为延安市2024年度职工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让工伤职工有“医”靠、有“保”障。
  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有89个科室,院外开设3个院区,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省级重点专科、14个市级重点学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及7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配备了德国西门子3.0T核磁共振、日本东芝320排640层高端CT等大中型高精尖设备1190台件,曾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单位”“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据了解,今年是延安市人民医院自《工伤保险条例》颁布以来与市工伤保险经办中心签订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的第20个年头。
  为保障工伤职工得到及时、合理治疗,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安全有效使用,该院专门成立了“医保患者治疗评估委员会”,由临床科室副主任或护士长组成“医保秘书委员会”,定期检查合理用药情况,进一步规范工伤医疗行为。在抢救该类急危重症患者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付费”的方式,全力挽救生命,让患者得到安全、及时治疗和温暖的关怀。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白金十分钟 黄金一小时”急救应急基层行培训活动,深入企业、厂矿等讲解演示基本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提高职工群众自救能力,降低事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节约工伤保险资金。2023年,全院共收治工伤患者308例,使用工伤保险基金416.87万元。
  劳动能力鉴定“下沉”
  让工伤职工更便利
  劳动能力鉴定作为工伤保险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护职工以及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为确保工伤认定的公平和客观,有效防止欺诈骗保行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市人民医院选做我市唯一一家劳动能力鉴定点。工伤职工在伤情稳定后,可前往该院专家门诊挂号,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在详细了解患者伤情及治疗情况后,开具门诊病历、诊断证明等资料,作为确定工伤等级、计算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从而有效保障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除了做伤情鉴定,院里还经常派专家参与延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的一季度一次的集中鉴定活动。专家们分3人一组,准确判断工伤的性质和程度,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工伤进行鉴定并定级,让工伤职工不再来回跑。”市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王忻告诉记者。20年来,几乎每年王忻都会被抽调参加集中鉴定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工伤鉴定经验和专业知识,所以给专家们讲解《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及工伤鉴定流程的重任也落在了他的肩上。
  据统计,2023年,该院共为1775名劳动能力鉴定人员做伤情鉴定,组织了4次劳动能力鉴定会,派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约60人次。
  工伤医疗护送温暖、守护平安,照亮生命之光。市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苗强表示,该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让工伤职工享受更专业、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配合做好伤情鉴定工作,减轻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压力和负担,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