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6日
宋俊:十指春风展芳华
通讯员 李玉梅 范文静 刘姝妮
    ● 宋俊(中)讲解刺绣技巧
  中国刺绣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志丹县,刺绣被称为绣花或扎花,主要用于美化服饰、配饰、挂饰以及生活用品,其内容传承了民间约定俗成的纹饰图案,多用来寓意生殖繁衍、福禄寿禧、吉祥富贵等思想观念,很多刺绣人以其独特的针法和多变的技巧,独树一帜,形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而寓意深刻的刺绣作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近日,在志丹县文化馆楼下,不少居民对志丹刺绣的精美表示赞叹,不由自主地穿上了志丹传统刺绣的服饰、戴上了可爱的虎头帽。
  省级非遗传承人宋俊热情地对来往的居民介绍道:“志丹刺绣针法也很多,有平针绣、拉锁绣、打籽绣等,但是最常用的是平针绣和打籽绣,平针绣比较简单日常绣得较多。志丹刺绣的图案都是吉祥寓意。”
  刺绣文化的传播,少不了传承人的贡献。宋俊作为志丹县为数不多的省级刺绣传承人,她从10岁起就开始学习剪纸、刺绣,并掌握了各种剪纸、刺绣技法,多次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培训班,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多次在民间艺术展览中展出,深受专家与群众的好评。
  近几年,宋俊先后到延安和西安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刺绣水平。刺绣《老鼠嫁女》在2008年延安民间艺术大赛中获“陕北民间工艺技能展示”优秀奖,刺绣《麒麟献宝》被大赛组委会收藏。刺绣《钱包》在2011年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庆“三八”展风采延安妇女手工艺品展览中被采用。刺绣《枕顶》在2013年街道办刺绣培训比赛中获第一名。
  人过中年的宋俊,剪纸和刺绣创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前辈们传下来的剪纸刺绣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最后能随心所欲地应用。在她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虽然绣得不错,但是对于传统图案的寓意知之甚少,比如送官的:冠上加冠、马上封侯;祝寿的:诸仙祝寿、寿居耄耋;送学子:鲤鱼跃龙门、一路连科;平常的玉堂富贵、四季平安等,所以她觉得,要想真正传承,必须首先了解咱们一些传统文化,然后在心里有数的前提下,再进行学习和创作。
  多年来,作为一名刺绣师和省级刺绣传承人,宋俊以针代笔,用丝线代墨,几乎把所有心思全部放在了绣制过程中,除了自身研究和创作刺绣作品外,她还毫无保留地将她所掌握的这门民间技艺传授给学生,定期开展刺绣课程,讲授实用的基础针法,让这门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同样身为县级非遗传承人的梁婧自从2006年就跟随宋俊开始学习。“我之前没有见过刺绣还能用在手机包、发卡上,还有马面裙上。宋老师那些作品让我大开眼界,现在我就摸索着自己在家做。”梁婧说。
  在继承传统刺绣独有针法的同时,宋俊还在自己的刺绣作品里加入了新元素,让刺绣作品更加出彩、更加实用美观。
  宋俊说:“我常做的东西都是很实用的东西,在生活中可以用得到的。我觉得把它都做成实用的东西,大家买回去又把它带出去,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了解我们的志丹刺绣,让我们志丹刺绣可以传承下去。”
  一针穿起千年传承,一线绣出文化新篇。多年来,宋俊在自己的刺绣作品中不但讲求色彩浓艳、构图大胆,而且还将自然万物、民俗风情体现在其中,被县文化馆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志丹刺绣也以其独特的针法和多变的技巧,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志丹刺绣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纹势抽象,体现着刺绣本源的样式和特点。2015年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以来,志丹非遗保护中心不断完善阵地建设,健全保护机制,扩大传承队伍,这一系列举措对发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意义深远。”志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牛景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