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9日
小葡萄串起致富梦
通讯员 李文振
    ● 村民王金民正在采摘成熟葡萄

  近日,走进宜川县丹州街道后门村葡萄种植基地,只见一人多高的葡萄架上,一排排整齐划一排列着,一株株葡萄藤沿着葡萄架攀爬蜿蜒,绿油油的藤叶下挂满了串串葡萄,色泽鲜亮、果实饱满,令人垂涎。
  “这些是准备明天拿到县城早市售卖的,赶天黑前必须完成300斤采摘任务。”村民王金民说。
  今年70岁的王金民是后门村的葡萄种植户。最近这段时间,几乎每天下午,他和老伴都会采摘成熟的葡萄,经过选果、打包装箱后,再由儿子王军平连夜运往县城,赶早在农贸市场销售。
  “我家园内种植的葡萄优质品种有‘蜜光’‘夏黑’‘户太八号’‘阳光玫瑰’等品种,挂果多、口感佳,很受顾客们的喜欢,既供个人采摘,也向超市、商铺批发销售。”王金民高兴地说,“得益于葡萄精品化种植,现在亩产达3000斤,按照每斤葡萄5元计算,5亩地收入可达7万多元。”
  在后门村,像王金民一样走精品化道路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他们全部受益于控产提质的发展模式。
  “虽然葡萄产量降低了,品质却提高了,市场效益更好了。”宜川县丹州街道后门村组长王忠堂介绍说,“控产提质就是把葡萄每亩产量控制在1500公斤以内,每串葡萄重量在1斤左右,每个平方选留5串葡萄,以保持葡萄架通风透光,促进葡萄成熟和甜度提升。”
  随着后门村葡萄产业规模的壮大,也推动了乡村农旅一体化发展。每年葡萄成熟季,游客纷至沓来,为当地带来了人气和活力。
  “今天正值周末,我们带着孩子来体验一下自己动手采摘的乐趣,新鲜又美味,室外活动锻炼体魄的同时,也能实地感受丰收的喜悦。”前来采摘的市民李莎莎说。
  “这里的葡萄口感好,特别甜,家人和朋友们都喜欢吃。”市民王磊说,他今天正好路过后门村,就又来采摘一些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品尝。
  为什么后门村的葡萄这么甜?是因为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宜。这几年,后门村葡萄种植户为了提升葡萄的品质,不断改进种植技术,通过防虫网、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葡萄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没用农药,没用无机肥,没用膨大剂,自然成熟,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又酸又甜……”后门村葡萄种植户李菊梅说,“我们种植的葡萄是纯天然的,严格按时间节点进行农事操作,依靠优良的生态气候条件,确保每一粒葡萄都有上乘的口感和品质。”
  葡萄成熟甜,果农笑开颜。现如今,后门村通过葡萄种植,引导基地发展葡萄采摘游,打造出一条“甜蜜产业链”,让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甜蜜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