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2日
“不错过每一个核查文物点”
——延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纪事
  记者 李星棋 谷嫦瑜 李勇锐
  定期普查文物,摸清自己的文物家底,更新文物地图,是文物实现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的重要前提。
  日前,延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相继在子长市、延川县启动,记者跟随普查人员脚步,走进人迹罕至的乡野深山,途经险峻道路、面对高山崖壁,抵达承载历史的文物现场——
   8月28日9时56分
  吴岱峰旧居
  记者一行首先前往子长市杨家园则镇吴家寨子村,普查十一队队员正分工对吴岱峰旧居进行普查登记。
  这是一处“三普”未记载的革命旧址。队员韩驰熟练地操作无人机,拍摄旧居俯视图和全景图,以求更全面的记载。
  韩驰是陕西省测绘局抽调协助延安开展普查的年轻技术人员,他主要负责普查中的测绘工作。跟随普查队脚步,韩驰先后奔赴3个县区,面对崎岖难走的山路,每天满当的普查行程,韩驰觉得,虽然强度较大,但这件事很有意义,他会抓住机会,向前辈们学习更多普查测绘知识,为文物普查作出贡献。
  在刚刚结束的志丹县文物普查中,十一队5名队员在17天完成了74处文物点普查,同时还新发现庙宇、崖窑、遗址等14处文物点。
  十一队队长吕永前是第二次参加全国文物普查,他还多次参与长城资源调查、延安革命旧址调查、全国古村落调查等活动,有着丰富的调查普查经验。
  在此次已普查的4个县中,最令吕永前印象深刻的便是前往延长县寨子梁寨址的途中,他们接连走了3次“断头路”,绕行3次,前后花费近7个小时才完成点位普查。
  “不错过每一个核查文物点。”坚持这一原则,延安文物普查队员们想方设法也要抵达每一个文物点。
  三个月的普查过程,让吕永前和队员们的皮肤变得黝黑,“身上的皮肤几度被晒得脱皮。”然而,在这个融合了70后、80后、90后力量的团队中,大家有效分工配合,让普查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8月28日16时30分
  金山寺遗址
  “魏主任,魏主任,我有一处非常好的新发现,快跟我去看看……”一见到子长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魏丙瑞,普查八队队长同玉琦像个孩童一样,兴奋地报告着新发现。
  跟随同玉琦的指引,一行人来到位于子长市石家湾便民服务中心的金山寺遗址。同玉琦指着山坡截面整齐排布的石块说:“从这个石块中,我们发现有大量的石块夹杂了糯米浆物质,还有大量的蓝纹陶片和泥质灰陶、夹砂灰陶。”
  同玉琦从夹缝中捡出几块白亮的骨类物质,“这种打磨过的骨头不会随着时间被腐蚀,而是看起来很精致,像凝固了的玉一样,这些都是一个时期特有的物证。”
  之所以对此次发现如此兴奋,是因为在同玉琦看来,将这些古代大型石块建筑与榆林石峁城址联系起来,可能会证明从延安芦山峁的土城如何转变成石城,说明延安芦山峁到榆林石峁的承接顺序和早晚关系,对这一时期的研究也会有更加详实的资料,佐证陕北地区从龙山时期土城转变为石城的重要过程。
  看到完整的石城“物证”,魏丙瑞抑制不住兴奋,嘱咐同玉琦继续寻找更多关联物证。“期待此次普查能有更多更重大的文物点新发现,我们一定将每一处文物点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8月28日19时33分
  安定堡古城
  天色渐黑,带着当日的新发现,魏丙瑞找到了延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组成员、普查六队队长范建国。一行人坐在古镇的石阶上,回想着今日看到的点滴。
  “如果这次发现被证明……”魏丙瑞不断憧憬着。范建国心中暗喜,却不敢过早表露,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决定第二天前往遗址一探究竟。
  “文物的每一次新发现,都将在历史的版图上画出新的一笔,顺着这些线索,我们将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清晰,所以每次有重大发现,大家都会无比兴奋激动。”当日回程的路上,延安市文物研究院副院长王一美说。
  8月29日10时41分
  延川县延水古城
  绕着山路上到山顶,又原路返回,从另一条小路前进……
  “从导航看,普查点就在附近,走到跟前发现地点其实在山下。”延川县延水关镇新胜古村的这处古城遗址让普查队一顿好找。
  上午近11时,普查十二队抵达延水古城。72岁的延川县人大退休干部鲁伯江主动联络普查队,愿意担任新胜古村的向导和讲解。
  2012年退休后,鲁伯江作为本地人对村里的人文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通过鲁伯江提供的线索,当地在“三普”之后发现了4处遗址。这一次,他希望普查人员能够通过自己提供的信息有更多的新发现。
  当天,十二队队长范博带着队员们顺着悬崖边向下探查城墙坪沟寨址,面对山脚下直立而对的滔滔黄河和万丈悬崖,范博没有丝毫害怕,直冲冲地向下走去。
  范博的父亲是范建国,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都从事文博工作。或多或少受家人的影响,范博从经历的多份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文物保护研究。
  “做文物保护研究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是一件很伟大、很神秘的事情。”范博喜欢走进野外,实地接触文物,通过这些历史留下的印记,他会遐想几千年前,脚下这个地方的沧海桑田,通过种种迹象分析古人的生活习性,勾勒历史画面。
  面对祖父、父亲,范博表示不敢与之对比,只能仰望,不断努力成为像祖父和父亲一样,成为对文物研究有所贡献的人。
  8月29日15时02分
  会峰寨
  顺着延川县乾坤湾景区会峰寨257级“云梯”向下,更近距离地看到了会峰寨寨址的面貌。
  会峰寨作为旅游景区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保护和利用,但是作为“三普”的复查点,普查队还是要使用RTK定位测量仪器,对其进行更加精准的打点定位,拍摄并绘制最新定位图。
  “我们延川黄河沿岸有很多像会峰寨、风合寨、马家川寨子,以及延长罗子山等全市的很多寨子,都能为我们研究黄河文化提供非常丰富的实物资料。”普查九队队长叶晓波说。
  今年5月7日,延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暨普查启动仪式召开。随即,由全市文博单位专业精干力量组成的调查工作队奔赴各县(市、区)开始实地调研普查。
  文物普查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6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到已过去16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延安曾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开展普查工作。
  如今,我市第四次国家文物普查开展三个月来,面对烈日炎炎、三伏高温的重重考验,12支普查队跋山涉水、奔走各地,实现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工作时间任务双过半。截至8月22日,全市已实地复核“三普”不可移动文物4006处,占全市复查点的48%,登记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69处,普查进度居全省前列。
  一直到2026年6月前,延安文博工作者还将继续加大征集线索力度,走访相关部门和文物专家,将文化景观和工业遗产纳入普查范围,做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为全面摸清延安文物资源倾情挥洒汗水,在祖国大地书写文博人的执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