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1日
圣地处处好“丰”景
  
  金秋九月,丰收时节。南泥湾水稻卷起千层浪,洛川早熟苹果翘耀枝头,龙乡“虾兵蟹将”嬉戏河间……圣地沃野田畴,处处唱响丰收赞歌。9月22日(农历秋分)将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本报特别推出中国农民丰收节专题,礼赞丰收,致敬农民。
   红彤苹果映笑颜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李进 田伟
  初秋,正是洛川县早熟苹果集中上市的时节。一眼望去,红彤彤的早熟苹果挂满枝头,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到处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9月10日一大早,走进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连片的苹果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红彤彤的苹果俏耀枝头,香气四溢。杜民子家的苹果园里早就热闹起来,果农穿梭园间忙着采摘苹果,工人们也一刻不停地进行选果、装筐……
  “我这一块果园15亩地,今年套了32万袋。今年苹果生长得非常好,成熟期着色也很好,预计产量12万多斤。现在货已经订了,一斤4.2元,这15亩地预计产值近50万元。”果农杜民子高兴地说。
  今年63岁的杜民子从1986年开始种苹果,2016年,杜民子紧跟市场需求,果断挖掉30亩乔化果树,栽上30亩矮化密植果树。2021年,果园亩产量4000多公斤,每亩毛收入2.4万多元。
  如今,杜民子矮化密植果树超过50亩,年产量达35万斤,先后在上海、西安、广州建成洛川苹果专卖店3个,连锁销售点30个,实现了产销一体、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
  村里采摘忙,村外出货热。与洛川县永乡镇相邻的旧县镇苹果物流交易市场,一车车、一筐筐早熟苹果正在进行交易,市场上购销两旺、热闹非凡。
  家住旧县镇靳家塬村的村民李文智正在市场上出售苹果,他告诉记者,为保证苹果口感,每年都会根据苹果成熟度适时进行分批采收,今年他家的早熟苹果共分三批采收,于9月12日前后就全部采收完毕。
  “今年我套了6万袋的苹果,果子质量也好,在市场1斤能卖4.3元,总共能卖6万多元。”李文智说,今年风调雨顺,对果农来说是一个喜庆的丰收年。
  来自广东的客商王正权在全国各地收购苹果十几年,他告诉记者,洛川苹果口感好、品质佳,在市场上备受客户青睐,销路完全不用愁。今年,他提前半个月就在县城各个乡镇物色好的苹果,目前已经在旧县、永乡、槐柏等5个乡镇同时开班装货,30多名工人分工协作,开足马力赶进度,抢占水果市场。
  “现在已经收购了50吨苹果,发往市场以后客户反响不错,我还会根据市场反馈继续采购。”王正权说。
  近年来,洛川县积极采取行政推动和效益带动的方式,创新果树栽培模式,引进矮化密植优质品种,通过立式格架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提高苹果优果率,增加苹果产量,形成了早、中、晚熟苹果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3万亩。2023年全县苹果总产量112.78万吨;2024年苹果喜获丰收,全县苹果总产量预计可达114.04万吨,全县苹果产业综合产值可达150亿元以上。
  葡萄晶莹令涎滴
  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樊俊虎 常馨蕊
  初秋时节,在吴起县庙沟镇走马城村村民白文荣的葡萄园内,满园的丰收景象。藤架上,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果实,令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咬一颗放进口中,香甜的汁液溢满舌尖……
  这几天,76岁的白文荣早早来到自家的葡萄园,采摘、分拣、装箱。“今年的瓜果桃李收成都比较好,葡萄的产量也不错,大概能产个2000来斤,能卖个1万元左右,这对我们老两口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白文荣乐呵呵地说。
  白文荣种植葡萄已有十多年了,刚开始的几年,他家的葡萄属于粗放式管理,一年下来也没有啥收成。为此,老白购买了相关种植书籍仔细学习,还经常观看手机上的科普视频,学习葡萄种植技术。渐渐地,他家的葡萄园里的葡萄品种多了,管理也精细了,效益也在逐年提升。
  吴起县庙沟镇镇长赫占鹏介绍说:“今年以来,庙沟镇积极策划各类产业项目,作为全镇庭院经济示范村,截至目前,走马城村已有10余户群众发展庭院葡萄种植20余亩,有效推动全镇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庙沟镇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发展农业多样化产业,先后打造了万亩荞麦种植基地、整村推进中蜂养殖、庭院葡萄种植等产业,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当地人居环境改造和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稻穗飘香待归仓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袁红丽
  秋风飒爽,大地流金,又是一年丰收季。转眼间,富县1.56万亩稻田,渐次由抹抹碧绿染成片片金黄。直罗镇胡家坡村的千亩生态水稻也陆续成熟,进入收割倒计时。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向人们展示着今年的好收成。
  稻农赵建军、刘小妮夫妇正满怀期待地望着自家的稻田,商量着水稻的收割事宜,内心憧憬着丰收的热闹景象。
  赵建军家今年种了12亩水稻,依托好山好水好资源,通过稻田生态种养循环新模式,水稻产量、品质都不错,预计今年水稻可为家庭增收2万余元。
  为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富县出台《富县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方案(2024-2026年)》,涉及水稻种植乡镇核心区建设、育苗、新技术、新设备引进与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销售等方面。与吉林农业大学签订《富县水稻育种与高产研究推广技术服务协议》,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通过落实技术人员包片、包点指导制度,更在作物生产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了种植户种植水平,为秋粮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孔文昌介绍。
  村民屈根虎由于家庭劳力欠缺,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家里的5亩土地托管给了“小江南”合作社,从育秧到插秧、收割都不需要操心。只需要稻子成熟后进行收割。晾晒完成后,合作社再帮其加工出售,打消了屈根虎种植水稻的后顾之忧。
  “得益于好的政策、农技人员的有效指导和种植户的有力配合,今年全村水稻长势优良。为预防降雨给秋收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组织全村农户在晴天进行抢收。”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赵玉亮告诉记者,预计平均亩产500余公斤,到10月下旬可收割完毕。
  在全面落实水稻种植政策、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富县还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等机械化生产示范。目前,富县粮食生产基地收割机械已全部准备到位,为水稻全面收割、颗粒归仓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富县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旅融合,把“好生态”变成了“金饭碗”。同时,通过电商平台、设点直销、实体店代销等方式打通销售渠道,让“小米粒”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稻”路,实现农户丰产丰收。
  鱼肥虾鲜惹人爱
  通讯员 曹海军 郝文博 记者 方大燕
  秋风起,鱼虾肥。距黄陵县城10分钟车程的水产良种场迎来了南美白对虾的丰收季。
  记者走进水产良种场看到,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养殖户们正熟练地拉网捕捞,活蹦乱跳的白对虾瞬间装满了筐篓。这些白对虾体态饱满、色泽光亮、富有生命力。
  水产良种场场长李养平介绍说:“今年的虾是从陕西新民原良种场引进的品种,生长快、体质好、抗病力强。6月中旬下的虾苗,到今天1斤能称15尾到18尾,生长速度和产量都比较理想。我们的虾是无公害养殖,健康安全,很受市场欢迎。”
  “听说这里的虾原生态、口感好,所以我们几个特意过来购买。”专程从延安驱车到黄陵县水产良种场的市民高女士笑着说,只要品质高、味道鲜,距离远点也值得来买。
  据了解,黄陵县渔业生产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新品种引进,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是黄陵县2019年开始进行推广和试验示范的项目,经过四五年的养殖,目前已经达到了商品虾的标准。
  黄陵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薛文礼说:“我们将结合养殖技术的集成,形成黄陵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标准,在各镇办具备条件的池塘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将会成为黄陵水产的一张新名片。”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丰收,只是黄陵县的一个新起点。养殖户们信心满满,表示将继续探索创新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让这丰收的喜悦年复一年地延续下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薯光”熠熠照心田
  记者 王静
  9月20日一大早,在宝塔区甘谷驿镇史家沟村的红薯地里,刨红薯机在地里来回穿梭,红薯破土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艳。薯农高维珍紧随其后,挑选大小匀称的红薯装入箱子。“这几箱都是城里的老客户提前预订的,赶中午要送过去。”高维珍一边挑选着品相好的红薯一边说道。
  今年57岁的高维珍种植红薯已经15年了,规模也从最初的3亩扩大到今年的50亩,收入年年攀升。
  2009年以前,高维珍一家还是以种玉米和豆子为生,忙碌一年到头来才能收入1万多元。一次镇上邀请杨凌的农业专家来讲授红薯种植技术,正值镇上鼓励村民积极种植红薯增加收入,高维珍在本子上记下种植要领后就下定决心回去先种几亩试试。2009年10月,高维珍试种的3亩红薯成熟了,收入1万多元,加上玉米和谷子的收入有3万元,这更加坚定了高维珍发展种植红薯的信心。
  今年,高维珍种植的红薯品种为白玉和秦薯5号,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高。“我今年种了50亩红薯,品相好的一斤卖5元,一般的卖1元多,预计今年能收入10万元左右。”高维珍满脸喜悦地说道。
  高维珍家的红薯品相好,口感香甜软糯,她经常把自家的红薯发在朋友圈里,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外地的顾客也通过微信订购她家的红薯。“我家的红薯卖到了山东、河北等地的,顾客收到后有坏的、烂的我都包赔,最近每天都有30箱左右的订单。”高维珍说,现在扩大了种植面积,又租了18亩地,这几年都雇人栽红薯苗,去年还买了刨红薯机,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甘谷驿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分布主要以黄绵土、沙绵土为主,土壤质地松软,非常适合红薯种植,所产红薯个头大、甜度高、黏度好、质地细腻。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使得甘谷驿红薯在市场上十分走俏。目前,该镇已建成史家沟、东镇、苏家沟、唐坪等6个高标准红薯种植园区,全镇红薯面积达到10600亩,红薯产值达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