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3日
“风”“光”这边正好
——我市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记者 刘小艳 王静 李娜 齐心
  秋日时节,黄土高原上风清气爽,白色“大风车”星罗棋布,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源源不断地将风能、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城乡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面对能源危机和“双碳”目标,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已成广泛共识。
  从石油、煤炭到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从开发、应用到围绕能源做深度文章,如今的延安,在新一轮能源开发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加快打造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能源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并网新能源装机373万千瓦,其中,风电283万千瓦,光伏8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加装机160万千瓦,增幅达75%。2023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
   大风刮来“绿色财富”
  在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吴起风电场,一座座白色的“大风车”耸立在高空中,叶片随风慢慢转动。
  为什么选择来到吴起投建风电场呢?
  龙源电力吴起风电场主检修员华迅介绍说,在建风电场之前,公司在当地先建了一个测风塔,收集风速、风力等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后,发现这里风电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很适合建风电场,随后根据海拔、地形进行选址,先后投资4.6亿元、4.5亿元在周湾境内分两期建设风电场。
  龙源电力吴起风电场周湾一、二期项目共有48台风机,每台风机的叶轮直径在115米至121米之间,距离地面80米至90米。“我们的风机是国产的一流设备,整套设备在全国是比较先进的。”华迅说。
  据介绍,周湾一、二期项目的每个风机的成本约1000万元,这些风机的使用寿命可达20年。“风电场2023年发电量1.5亿度,毛收入达9000多万元。”华迅表示,根据投用以来的发电情况,预计10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
  电从风中来。华迅介绍,风能变成电能,要经过几次“变身”。风电机组转出的是690V交流电,由机组配备的箱式变压器转换成35KV交流电,传输到升压站。在升压站,35KV交流电被升压到110KV并通过专用线路输送到上一级变电站,然后再往上送,变成220KV进入国家电网,最后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吴起县境内最早开发风电项目的风电企业,龙源电力持续扩大风电产业布局规模,又相继在五谷城镇、铁边城镇建设风电项目。
  项目全部建成后,龙源电力在吴起共装机30万千瓦,是吴起县境内最大的风电企业,年发电量6.3亿千瓦时,年产值3.1亿元,年纳税4000万元,年节约标煤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1万吨。
  延安属于四类风资源区,年有效发电1890小时至2400小时。风电项目的陆续建成,为延安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出路。
  在子长市李家岔镇华能陕西子长发电有限公司的升压站内,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远程监控系统仔细查看每台风机的实时运行状态。
  华能陕西子长风电场场长郭超介绍,这个工程是目前世界首次一次建成规模最大高塔筒3MW级山地风电场,并且采用了大量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技术,单位千瓦扫风面积较上一代机型增加20%至30%,同等条件下,发电效率提升5%。年上网电量达8亿千瓦时,项目年产值达4.8亿元,实现税收5280万元。
  2019年6月起,华能陕西子长发电有限公司就开始在子长进行新能源开发建设,截至2023年5月底,完成华能子长李家岔100MW风电工程项目、东方红一期和二期50MW风电工程项目等共计七期399.6MW容量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全部并网运营。
  正在建设的子长市南沟岔200MW风电项目也将于2024年底全容量并网。届时,子长总装机规模将达到599.6MW。对标同等容量火力发电厂,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0万吨。
  阳光“折现”助增收
  进入秋季,雨水变多。在延安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延安供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李林威检查光伏区逆变器和配电柜的运行情况的频次更多了。
  李林威说:“现在光伏区日发电量达到了1万余度。一方面要注意屋顶的逆变器线路排查,另一方面是看配电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李林威的部门所运维的是延安供销集团农产品批发市场2.4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945万元,占用屋顶总面积14728平方米,于2024年1月30日并网发电,截至7月底已发电160万千瓦时。
  该公司总经理王国武介绍道:“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余电上网、自发自用模式。发的电首先要满足农批市场商户的用电需求,然后将剩余的电上传国家电网。项目全年发电量能达到300万度。”
  实现双赢的还有宝塔区临镇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该项目以800元每亩的价格租赁村民土地20年,村民再以30元每亩返租,种植农作物,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益,每年还为地方财政贡献720万元的税收。
  光伏反哺农业,政企农共赢。临镇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二产业融合发展”。镇长薛军军说,项目涉及吴太塬村、官庄村和田家村,总占地面积约3695亩,工程总投资约5.1亿元,于2022年12月动工,2023年10月全容量并网。
  延安中顾绿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椿丰光伏电站副站长罗浩洋介绍,目前他们主要负责运行及维护,所发的电全部输送国家电网,预估每年为电网提供清洁能源约1.6亿度,年产值5672万元。同时,该项目节能减排和环保效益显著,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930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约1300吨。
  光伏发电惠民生,“造血”帮扶出新招。
  在洛川县旧县镇厢寺川的山沟里,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嵌在草场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壮观。
  这是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建设的光伏电站,总规模20.28MW,其中20MW属于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0.28MW属于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于2018年6月29日建成并网。每年平均发电量约2500万千瓦时,获得经济效益达1800余万元,每年可持续为当地767户脱贫户支付扶贫款230.1万元。
  该镇候井村还将村里291亩荒地发展光伏产业的同时,联合村办企业信远果库引进房顶光伏发电项目,通过“企业+村集体+脱贫户”模式,有效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源,以“生态美”促“共同富”。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仅给候井村带来收益,也是旧县镇洛生村老百姓积攒财富的“阳光存折”。
  2019年,洛生村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总投资60万元在村党群活动中心楼顶建成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以有效发电1200多小时,发电量2万多千瓦时,连续使用寿命达25年以上,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新能源“链”上发力
  依托风光资源禀赋,我市还相继引进储运氢装备制造、储能电池、储能电池负极材料、储能电池溶剂、风电混凝土塔筒、光伏组件及支架、光伏焊带、电缆塔材、防腐油漆等装备制造产业项目,逐步形成延安新型产业链雏形,有力助推我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走进吴起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20台光伏焊带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
  看起来不起眼的光伏焊带,其实是光伏组件主要的电气连接部件,用于收集光伏电池片转化的电流。焊带的技术含量和品质优劣,关系到组件的发电效率和成本控制。从一根细细的铜丝,到稳定性极高的焊带,远比肉眼所见的更加复杂。
  去年3月初,吴起县依托资源优势,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宁波余姚市叩门拜访浙江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并达成合作意向,6月启动标准化厂房建设,同时由企业定购设备。该项目总投资3.75亿元,项目占地面积3.96亩,建筑面积2112平方米,计划建设50条生产线,主要包括光伏焊带一体机、拉丝机、自动化包装流水线、制氮机、空压机、冷干机以及实验检验设备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能可达2700吨,实现产值2.5亿元,带动就业50人左右。
  作为一家集产、销、研一体化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特锐豪(陕西)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豪公司),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吴起并投产,最近正在抓紧生产、赶制订单。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光伏支架、组件、逆变器及储能产品,包括风电塔筒内附件等风电及光伏配件智能装备的制造。全部采用最新的生产工艺和材料进行生产。”特锐豪公司总经理金银焕说。
  据了解,该公司深耕新能源行业,拥有新能源先进系统及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具备集中式与分散式风光资源整合能力。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开发及风电、光伏配套附件制造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后,亩均投资3494万元,亩均产值7367万元,亩均利税246万元,新增就业20人左右。
  储能技术是新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问题,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走进延安新材料产业园6号厂房,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储能电柜整齐排列。
  “储能技术是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公司负责人李志虎说,宝塔区1000兆瓦锂电子电池储能总装制造基地项目储能柜系统集成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并实现产值2亿元,电池总成生产线正在进行安装调试。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年可贡献税收500万元。
  能源是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行走在延安大地,一台台风机迎风旋转,一组组光伏板熠熠生辉,一个个新能源项目接连落地投产……这里,“风”“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