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6日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延安市地方志机构40年工作综述
  石翠琴 白琴 徐志鑫
  1984年10月12日,延安地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正式成立,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也先后应运而生。
  40年来,延安方志人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扛牢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神圣使命,突出存史、资政、育人主责主业,全市地方志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地方志工作8次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县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先后16次荣获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单位),5名方志工作者荣获中、省志办和市委、市政府奖励,25部志书、年鉴获评中省奖励,1篇论文入选第五届全国年鉴论坛。
  延安社会主义新方志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呈现出了盛世修志的大好局面。
  队伍不断壮大 初心从未改变
  延安历史悠久,撰史修志承前启后,从未废弛。地区行署和历届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工作经费及业务开展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984年,延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之初,附设于行署办公室。1987年,改为行署直属事业机构。1996年,延安撤地设市,更名为延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改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2019年9月,更名为延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由参公单位改为事业单位。2020年6月,恢复参公管理。目前,子长、安塞、志丹、延川、延长、甘泉、黄陵7个县(市、区)志办单独设置,宝塔、富县2个县区为档案、方志二合一机构,吴起、洛川、宜川、黄龙4个县为档案、党史、方志三合一机构。
  40年来,全市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修志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地方志机构工作人员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140人。2023年组建了延安市方志地情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34人,目前已扩大至60人。
  “精益求精劳心力,披星戴月未惜身,十年一剑终不悔,换取鸿篇万古存”。几代方志人牢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初心使命,实事求是、精雕细琢,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地方志工作岗位,以超凡的韧劲和严谨的作风完成了一部部存史巨著。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地方志事业,为广大方志工作者树立了为人做事之典范。
  克服重重困难 辛劳结出硕果
  万事开头难,从探索推进到水平提升再到精益求精,延安方志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但随着延安志鉴质量逐年攀升,编纂成果日益丰硕,他们的辛劳也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1984年,首轮新编社会主义地方志工作启动。第一代方志系统工作人员克服经验匮乏、人员短缺、经费不足等困难,于1986年底形成了地区及县级地方志编纂篇目,2000年,《延安地区志》及13部县级志书全部印刷出版,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延安方志零的突破。《延长县志》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延安地区志》获全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3部县志获二等奖。富县、黄龙荣获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组织评审并出版新编行业部门志21部,延安方志事业开启了全新篇章。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延安市地方志工作12年规划纲要(1999~2010)》,1999年,第二轮新编地方志续修工作全面启动。2015、2016年,在全体志书编纂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市县两级志稿全部通过初终审,2020年底全市14部二轮市县志全部出版。市方志中心、黄陵县志办被评为全国地方志先进单位,11个县区地方志机构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先进单位。市县两级各部门、行业修志热情日益增强,先后评审出版部门志、行业志44部。
  1990年,延安地区开始启动综合年鉴编纂工作。1999年,延安市年鉴编纂委员会及编辑部成立,2001年《延安年鉴》(2000创刊号)出版。2020年实现了“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2022年,县级综合年鉴出版经费基本纳入财政预算。《延安年鉴(2023)》对标全国精品年鉴全面改版,努力打造陕西及全国精品年鉴。
  据了解,全市两轮修志共组织编纂、出版志书93部,公开出版年鉴200余部,现有库存志鉴地情书籍8类14179册。
  各级主动作为 方志增点扩面
  多年来,为了让延安地方志内容更加丰富,能更全面反映延安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地方志机构主动作为,挖掘旧志资源,传承传统文化;启动镇村志编修,留住乡愁记忆;深挖地情资源,展示地域文化。一部部墨香悠长的丛书,见证者延安方志人的责任与担当。
  1999年,随着全市首批旧志清嘉庆本《延安府志》校注成果完成,旧志整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先后点校出版了明弘治本《延安府志》和清康熙本《延安府志》。县级地方志机构整理出版了清道光《安定县志》、民国三十年《黄陵县志校注》等旧志28部。目前,全市搜集编纂旧志40部,其中府、直隶州志3部,州、县志31部,乡土志6部。
  1995年前后,全市地方志机构开始逐步启动镇村志编纂和方志理论研究工作,主要有宝塔区《枣园村史》、安塞区《黄崖根村志》等14部村镇志成果。2023年,市方志中心对全市名镇名村资源进行摸底,选取《人文交口》《集义镇志》作为第一批名镇名村志试点,目前已完成初稿编纂。
  延安地方志机构先后出版《陕北古代史纪略》《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大河中流》等地情丛书22部,整理印刷《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998~2024)》,创办内部季刊《延安史志》5期,举办“史志讲堂”11期,面向社会征集家谱36部。各县(市、区)地方志机构印刷出版地情资料丛书14部。
   深化读志用志 讲好延安故事
  随着志鉴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延安,读志用志也在不断深化,延安方志人把延安故事越讲越好,志鉴的资政辅治能力不断提升、教化育人功能逐年增强,各类文化宣传活动也在有序开展。
  延安地方志机构每年向市委、市政府领导送阅志鉴类书籍,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通过查询地方志,解决了上世纪50年代到2000年陕西、甘肃两省关于子午岭地区边界划分争议问题。《延安年鉴》刊登“五丰黑山羊”“延安洋槐蜜”等相关内容,为全市农业品牌参加全国地理认证标志评选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今年,从二轮市县志书、年鉴以及地情书籍中为西延高铁建设查阅了大量的翔实历史资料。
  延安地方志机构积极开展志书“七进”活动,每年向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赠送志鉴书籍数百册,并在全市创办的15家方志地情平台展示。与延安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延安大学校史馆、图书馆赠送志鉴地情书,今年延安志鉴书籍首次走进国家图书馆,《延安年鉴(2023)》被正式收藏。全市地方志成果还参加了长春志书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不间断地与全国其他省市县交流地方志成果百余套。
  延安地方志机构还积极参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延安故事”系列活动,2020年在全省“讲好黄河故事”征文比赛中参赛稿件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全国沿黄九省(区)评选出的100件获奖作品中,我市10篇征文获奖,两篇文章在《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等媒体刊登。特色化打造市图书馆、宝塔区图书馆、延安学习书院3个地方志专区,展示市内外志鉴、地情书籍2000余册。单位门户网站累计上传文字6000万字,图片3万多张,点击浏览量达到百万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2203人,阅读量达20余万次。
  四十载笔耕不辍,四十年以志育人。延安方志人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回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文化人,积极组织编修志鉴地情书籍,突出展现延安在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中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追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