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容易陷入被动,疗效不佳还易复发;如果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又可能忽略新形象工程产生的土壤。
——近日,多地发文揭批新形象工程,直指新形象工程超出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导致大量资金被挪用,造成资源浪费,引发关注。《经济日报》发表评论,纠治新形象工程首要的是找准病灶,还需标本兼治的新药方,要打好思想“预防针”、优化考核“评价表”、加大监督“强化剂”、严肃查处新形象工程问题,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一定程度上说,越是级别高的科研项目,请托乱象就越严重。
——据报道,陕西某高校教师刘建妮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请托、约定答辩问题,并在自己成为评审专家后泄露身份、为他人提供帮助,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列为2024年学术不端案例。《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评审请托,看似是“打个招呼”,实则其中可能牵涉腐败。整治科研项目评审“打招呼”顽疾,需出重拳、下猛药,同时还需从净化科研生态、涤荡不良风气着手加以整治。
“毁约”可以解除自己的责任,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据报道,部分毕业生在去年秋招时找工作,并陆续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却遭遇企业“临门式毁约”。《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求职就业是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上的“第一课”。别让企业的“任性毁约”成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雷区。进一步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就要有效约束用人单位的“毁约权”,防范企业任性毁约,加强法律政策宣传、用工行政指导和监督,帮助更多毕业生顺利开启人生新一程。
仿冒正规网站之恶,一在骗,二在害。
——近日,“仿冒正规网站”现象受到广泛关注。据记者调查发现,客户支付几百至几千元的费用,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无需备案,技术人员即可按照客户需求制作违规网站。《广州日报》发表评论,一经发现有仿冒正规网站行为,不论其结果如何,皆以违法犯罪论处。只要实施全链条打击,一环都不放过,这一“黑色产业链”自然就难以通过不断修复而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