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龙县三岔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记者 祁小军 摄 黄龙县是陕西北部绿色屏障的“生态之脊”,素有陕西“一叶肺”和“天然氧吧”的美誉,境内气候分明,光照时间长,雨量充沛,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道地药材”种植的优生区。
10月22日,延安市2024年秋冬季重点项目观摩团走进黄龙县。在位于县城西6公里处的石堡镇店子河村,黄龙县中药材产业园区依势而建。
银翘、苍术、鹿茸,药杵、药勺、药撵……走进中药材科普馆,近千种中药材的各类标本和炮制、应用工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方式,展示了中医药学发展的脉络规律,以及中药材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得观摩团成员啧啧称赞。
在中药材产业园区有中药材植物馆、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科普馆和育苗基地4个功能区。中药材植物馆内,120余种适生中药材生机勃勃,种植示范基地17座日光温室大棚整齐分布,白芨、苍术、黄精等“道地药材”长势喜人……
近年来,黄龙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坚持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和种植增量并举,探索试点改革“依山经济”“沿河经济”“庭院经济”,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我们探索建立向林下要空间、向标准要规模、向品种要品牌、向保护要效益、向模式要发展的‘五要’模式,实施3个百亩高标准连翘种植基地、2个千亩仿野生种植基地、1个万亩野生连翘抚育示范区的中药材‘百千万’工程,实现园区选育、繁育两大功能,持续打造高标准育种基地,提高种苗供应能力,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中药产业清新活力。”黄龙县中药材产业园区主任吕新建介绍道。
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3家,带动百亩以上种植大户8家,2024年中药材年产量1100吨,预计产值62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初步形成县有园区、乡有基地、户有药田的发展格局。
“百草”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苹果玉米的加工生产同样能让当地老百姓种植的农作物卖出更好的价钱。
当天,观摩团来到三岔镇梁家山村,在原有的闲置村集体土地上,高精度双比重风筛精选机轰隆隆地转动着,一颗颗玉米粒在机器中抖动筛选后,被传送到新型双计量定量包装秤上,工人撑起包装袋,定量的玉米自动装入,被送入封口流水线,一大包成品玉米在几十秒内完成装袋打包……一系列自动流水化作业,让观摩团看到科技带来的加工效率。
三岔镇是黄龙县的农业大镇,有苹果园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7万亩。由于辖区没有玉米烘干设备,群众自行晾晒和储存能力有限,遇连阴雨天气容易导致玉米霉变,损失大、卖不上价钱。为保障粮食安全,帮助群众做好玉米晾晒、烘干、储存工作,该镇投资建设三岔苹果玉米加工生产基地。
“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值3200万元,年增收400万元,村集体获得55万元的利润,将极大提升当地农产品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持续提升农民增收。”三岔镇党委书记强敏向观摩团介绍道。
建一个基地,兴一项产业,活一处经济,富一方百姓。
今年以来,黄龙县围绕新时代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和市委“12345”工作部署,持续巩固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成果,紧盯建设生态好、文旅强、乡村美、百姓富、发展优的生态经济强县战略目标,努力培育壮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发展动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就。
截至目前,全县54个县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形象进度完成投 资27.2亿 元,完 成率92.48%。“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推动实现新时代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黄龙‘1332’工作布局,全力以赴强谋划储备、强项目招引、强投产达效、强升规入统、强统筹安全等5个方面工作,确保经济运行持续向稳向好。”黄龙县委书记李富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