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4日
“农”墨重彩绘“丰”景
——宜川县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纪实

    ● 菌棒加工
    ● 游客享受采摘乐趣
    ● 种植户正在采摘羊角蜜甜瓜
    ● 村民查看苹果苗长势
    北赤村示范园实现机械化作业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李文振 周凯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向农业强县迈进?近年来,宜川县用“全产业链”思维,聚焦“果菌椒翘”四条产业链,持续向“新”发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苹果熟了生活红火
  仲秋的宜川大地,梨果满塬,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英旺乡柏塔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果树枝头挂满了苹果,树顶上搭建的防雹网密集,树行间油菜叶绿油。
  2018年,陕果宜川公司成立后,紧紧抓住农村“三变”改革的机遇,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在这里建成50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主栽品种有阿森泰克和福布瑞斯,授粉品种为维纳斯黄金。”基地负责人李卫介绍说,“在园区管理上,严格按照‘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标准进行果园精细化管理,规范果树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机械配套等生产环节操作,实现了‘一年种植,两年挂果,三年达产’的目标。”
  示范基地的稳步发展,矮化密植苹果的效益也显现出来了。“基地果树于2019年初挂果,2021年进入丰产期,去年产量突破400吨,产值达到320万元。基地每年培训果农达500多人次,雇用周边群众务工4500余人次,发放工资50余万元。”李卫说,示范果园的建成,不仅支撑起了果园技术的更新,提升果农种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助推了全县苹果产业振兴迈向快车道。
  与柏塔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不同的是,云岩镇北赤村通过“以株代亩”让苹果“长个头”。
  走进云岩镇北赤村的苹果矮化密植园里,一条条钢绞丝将一棵棵苹果树、一排排挺立的水泥杆连接起来,在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村上能有这么大规模的矮化密植园,靠的都是政府推行的‘以株代亩’分田法。”北赤村果农李社荣说,“如今推行的‘以株代亩’分田法避免了我们乡亲之间关于土地纠纷引发的矛盾,实现亩数变株数,地界变株界,为现代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便利。”
  面对长期存在的绺绺田、块块地等突出问题,云岩镇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平整土地,打破“村界”“地界”“路界”,将新栽苹果树按株分配到户,并形成长期合作经营规模发展模式。
  据了解,云岩镇现有苹果面积10.7万亩,占全县三分之一,2023年人均果业收入达2.6万元,自“以株代亩”分田法推行以来,平整土地过程中,累计消除地界1108条,路界306条,平整碎片化果园6618亩,渗溢土地面积378亩。
  一直以来,宜川苹果以“个大、色艳、质脆、味浓、无污染、耐贮藏”六大特点著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宜川县制定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做好“五个”坚持,全面推进宜川果业转型升级,达到“生产标准化、管理生态化、服务社会化、作业机械化、果品有机化、营销品牌化”,实现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全县有果业面积30.5万亩,其中苹果面积30万亩,挂果面积27.5万亩,梨0.5万亩。2023年全县苹果总产量59.94万吨,产值28.9亿元。
  “随着果业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了果品贮藏、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冷气库贮藏量达17.27万吨,果业企业(合作社)共235家,深加工企业3家,果袋厂1家,果筐厂6家,有机肥厂2家,4.0智能选果线9条,组建冷链运输车队,带动引领全县果业整体发展,促进产业增效、果农增收。”宜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沈亚锋说,目前在香港、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建成133个“延安苹果(宜川产地)”直销窗口及形象店,为宜川苹果销售开辟了新局面。
   果蔬飘香日子甘甜
  眼下正是大棚果蔬上市的季节。近日,走进宜川县丹州街道王湾村月亮湾果蔬拱棚种植基地,种植户们正在自家拱棚前销售瓜果蔬菜。
  “来尝一尝吧,现摘的,可甜了。”说话间,种植户赵建琴拿起一颗小瓜笑盈盈地递给记者品尝。喷香的小瓜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咬一口下去,皮薄瓤脆汁甜,满口生香。
  “今年我种了7个棚,有哈密瓜、小瓜、吊瓜、小番茄和豆角,产量都可以。两棚豆角卖了近1万元,小瓜、吊瓜、小番茄也开始上市销售了,每斤都能卖到6元,哈密瓜每斤也卖到了6元,效益非常不错。”赵建琴笑着说。
  随后,记者走进拱棚内,只见长的羊角蜜、圆的香瓜、椭圆的哈密瓜簇拥在瓜蔓间,红、黄、青各色小番茄挂满枝头,豆角、青椒、西红柿等各种有机蔬菜长势喜人。
  “我种了三个拱棚和两个温室大棚,一年下来,收入有三四万元,觉得比揽工强多了。”正在棚里忙碌的种植户何青山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说,“好政策给了我好机遇,好时代给了我好生活,只要勤劳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何青山是王湾村最早种植拱棚瓜果蔬菜的村民。“过去主要靠种植玉米为生,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以及柴米油盐都需要花钱,那些年,真是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何青山回忆说。
  这样恓惶的光景不仅仅是何青山一家,也是王湾村大多数村民生活的真实现状。2017年,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支持下,王湾村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起了110座钢架拱棚。
  时过境迁,如今,依托良好的口碑,月亮湾瓜果、蔬菜一成熟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驱车前来享受采摘乐趣,与家人一起品尝甘甜滋味,感受乡村旅游的美好趣味。
  “自己采摘,我们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吃着也放心。”家住宜川县城的任丽娟听朋友说月亮湾的瓜果蔬菜成熟了,就专程开着车带着家人出来散散心,顺便采摘些新鲜瓜果、蔬菜带回去让邻里亲朋尝尝。
  “现在小番茄、香瓜、哈密瓜等时令水果、蔬菜大量上市,很多市民带着家人前来采摘品尝,暑假期间拱棚基地将迎来采摘高峰。”种植户张荣笑盈盈地说,很多人来这里游玩采摘品尝后反响颇好,这些“回头客”还会将王湾瓜果蔬菜推荐给身边的人。
  “目前,全村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8座、钢架拱棚168座,主要以种植各种特色果蔬为主,现在部分果蔬已经上市。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发展大棚产业作为促进村民增收的切入点,激发村民发展特色种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宜川县丹州街道王湾村党支部书记潘海平说。
  小小食用菌富民大产业
  在大棚蔬菜瓜果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大棚菌菇产业也不遑多让。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英旺乡英旺村的宜川县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时,摆在桌上的众多香菇加工副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嗯,这个不错。”
  “这个真好吃,脆脆的,还有不同味道。”
  …………一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是什么美食这么受欢迎呢?原来是基地自主加工生产的“香菇脆”副食。
  宜川县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占地面积75亩,总投资1210万元,共建设食用菌大棚125座,可容纳香菇菌棒60万棒,年出产香菇110万斤,产值可达605万元。
  近年来,该基地按照“果菌结合、两链循环”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发展经营理念,采用技术合作、联合经营、盈余分红的合作模式,实行“三统一分”管理要求(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菌棒供应、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出菇),有效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将周边川道群众镶嵌到食用菌全产业链中,形成川道产业发展新格局。
  其中,呼延皓、张军旗便是周边群众积极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大学毕业后的呼延皓一直在西安务工。当他了解到宜川县的食用菌发展政策后,毅然决定辞职返乡。于2023年进入宜川县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务工学习。凭借勤奋好学的精神,呼延皓很快掌握了香菇种植的核心技术,并于今年2月份用自身积蓄承包大棚,开始自己的香菇种植之路。
  “目前,我总共承包了6个大棚。今年我们已经卖过一茬香菇了,卖一茬的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一个大棚纯收入大概是2万元。”在基地的支持下,呼延皓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香菇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还远销周边省市,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与此同时,青年农民张军旗也在甘草菌业基地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担当。作为食用菌研发生产基地制袋车间的负责人,他一直以来都通过基地这个平台学习香菇种植管理技术。2024年初,他选择在宜川县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承包大棚,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将大棚管理得井井有条,香菇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呼延皓、张军旗在创业成功的同时,也积极带动周边青年农民参与到香菇种植产业中来。他们依托基地这个平台,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建立销售网络等方式为周边村民提供香菇菌棒、技术服务、销售网络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香菇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冷链仓储运输、包装销售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基地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香菇种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基地还将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香菇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和竞争力。”基地负责人宁鹏说。
  宜川县历来重视蔬菜、食用菌生产。上半年来,该县蔬菜生产按照“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弓棚、露地菜及引进名、特、优蔬菜为抓手,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示范园建设为平台”的发展思路,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播种面积1.84万亩,产量5.62万吨,新建改建设施大棚250亩,确保全县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布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全力推进‘果菌椒翘’延链补链强链建链,大力实施苹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产后处理、三产融合、品牌提升‘五大工程’,探索食用菌‘菌种菌棒生产工厂化、栽培管理基地化庭院化、销售订单化渠道化、循环利用市场化绿色化’模式,突出抓好花椒产业‘功能、渠道、价格、环节’四个维度,加快实施10万亩连翘产业发展计划,加快构建具有宜川特质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宜川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宜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艳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