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作品墙 ● 取土 ● 搅土 ● 过滤杂质 ● 拉胚 ● 抛光 ● 湿雕 ● 硬雕 ●“非遗”进校园 取窖里沉淀5-10年的泥,拉坯,一摊泥在王志刚的手里渐渐有了形状,烧制成黑罐后,在硬坯子上影雕,凭着手腕和指尖的力量,“噌噌噌”的清脆声响过后,一件件手工艺品栩栩如生……近日,当记者走进王志刚位于富县的工艺工作室时,他正手持雕刻工具,聚精会神地打磨着一件已经初现雏形的雕塑黑陶工艺品。
在王志刚的工作室内,摆放着各种样式的黑陶工艺品,从人物、动物到花卉、花鸟再到瓜果,等等,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这些黑陶工艺品惟妙惟肖,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折射出灿烂的光影,十分耀眼。
从小王志刚便热爱传统文化,喜欢书画艺术,尤其对泥塑情有独钟。1994年初中毕业后进入延安新华陶瓷厂历练,1997年在西安美院设计系学习,后又去宜兴、景德镇、佛山、淄博学习陶艺制作,很快便掌握了专业制陶技艺。
2000年,王志刚在家中办起了富县黄河陶艺作坊。同年,他成功地破译了黑陶烧制“密封熏烟渗碳”的奥秘,快轮压坯(压光)使得坯体光泽油润,色泽黑中透蓝,温润如玉。
2009年4月,王志刚成立富县黄河陶艺有限公司。公司利用富县当地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建立起一支具备高素质、创意新颖的专业团队。
2010年,王志刚对黄河陶艺厂房进行了扩建,集办公、制作、展示和研学为一体。从此以后,王志刚便将重心转移到研学上,将制陶技艺无偿传授给热爱陶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30多名残疾人,帮助他们从事陶艺手工生产、销售,带领更多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有越来越多人热爱陶艺、学习陶艺,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事情。”王志刚说。
自从陶艺工作室成立以来,年均接待参观者1万余人,先后免费培训社会陶艺爱好者和延大、延安新区二小、富县初级中学、小学生120多次5000多人。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泥塑、黑陶制作技艺,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培育他们的兴趣爱好,从中发现陶艺“苗子”,着重培养,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因此,延安新区第二小学传承基地(富县泥塑项目)被列入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传承中国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是富县陶艺一直追求的目标,而推广陶艺制作技艺回报社会,则是我毕生的愿望。”王志刚说。
如今,王志刚将黑陶技艺、民间传说、黄土风情相结合,让黑陶这一传统技艺“活”了起来。在他的作品展厅,小到寸余,大到数尺,雕刻之细致,纹样之奇特,制作得一丝不苟。泥塑纹样以仿古饕餮纹样、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缠枝纹样等为主。制作工艺大多数为镂空工艺和影雕工艺。其中影雕工艺是黑陶工艺的最大特色,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因为热爱,因为技艺精湛,2014年,王志刚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县泥塑”传承人。2018年,其作品《门神》在第三届中国黑陶艺术展中荣获金奖;2019年,其作品《黄土情》在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暨第八届“大地奖”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20年,其作品《事事如意》被中国四大名陶“建水博物馆”收藏;2022年,其作品《中华鼓王》在第五届中国四大名陶(4+N)展中荣获金奖等。同时,他还是中国陶瓷协会黑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陶瓷技艺创新贡献奖的获得者,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先后荣获延安市“首届工匠”“五一劳动奖章”“圣地英才”等称号。
泥与火相融,刀与器相吻,黑陶艺术涅槃重生。王志刚志向远大,性格刚毅,他表示,要把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传承下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