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安驿镇康家村的蚕房内,白色的蚕密密麻麻地匍匐在整齐排列的蚕床上,发出“沙沙”的咀嚼声,养蚕户邓常明正穿梭在蚕床间,将刚刚采摘的桑叶铺撒在蚕床上。在镇政府农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第一年养蚕的邓常明便获利颇丰。
“我养了两张蚕,卖了7583块钱,挺开心的,明年打算继续养。我今年60多岁了,出去打工也比较困难,养蚕对我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延川县文安驿镇康家村村民邓常明说。
近年来,延川县文安驿镇在发展壮大传统养殖业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培育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路。
桑蚕养殖具有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为了帮助镇上村民发展桑蚕养殖业,镇政府在前期进行了大量工作,并打造了1600亩桑园供村民养蚕。如今,桑蚕养殖已经成为像邓常明这样的中老年留守群体增收致富的优质产业。
“我镇目前的桑园面积是1600亩,养殖户总共6户,第三批目前有3户在养殖。”延川县文安驿镇农业农村站站长邓国强告诉笔者,目前,蚕农对养蚕的积极性很高,养蚕能手带动作用也很大,文安驿镇也已经有很多村民预定了明年的蚕种。
而在延川县文安驿镇马家沟村,最火的是肉兔养殖产业。走进杨建平的种兔培育基地,膘肥体壮、干净洁白的兔子个个活蹦乱跳。这些肉兔主要供应给了位于延川县杨家圪坮镇的山海兔业,用于食品加工。但由于需求量巨大,经常供不应求。为了做大做强种兔养殖基地,养殖场采取科学化的养殖模式,每月可出栏近1800只,效益十分可观。
“我这个兔场下崽的母兔是250多只,有200只后备母兔,一次性可以下崽1600只到1800只。我这个母兔长到5斤以上,就可以卖到160元到180元,一个月能卖1300只,总共加起来就能卖6万多元,喂兔的饲料大概在2万元到3万元左右。养兔要勤快,要勤通风、勤打扫、勤消毒,还要按期打疫苗。”文安驿镇马家沟村村民杨建平说。
秋意渐浓,文安驿镇的大闸蟹也迎来了收获季。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汽和泥土的芬芳,文安驿镇老庄河村大闸蟹养殖户强龙早早就来到了水塘边,准备开始一天的收蟹工作。
水塘的水面在晨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强龙穿上防水裤,拿起早已布置好的捕蟹笼,随着蟹笼翻出水面,一笼笼挥舞着双钳的大闸蟹被捞出水面,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
成熟后的大闸蟹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等特点,为了保证大闸蟹的品质和口感,强龙的养殖基地坚持生态养殖,不喂养人工饲料,实现鱼蟹混养,这样既保障了水质,也为大闸蟹提供了天然的食物。
“我养了3年的螃蟹了,去年放了大概有80万尾的螃蟹苗,目前已经大量上市。现在正是吃螃蟹的季节,我们的螃蟹个头大、肉肥美。目前我们有两种规格出售,一种是礼盒装的,一盒是288元。一种是普通装,是每公斤100元。”强龙说。
产业助农,产业兴农。近年来,文安驿镇按照全县“山地苹果、川道大棚、沟道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如今已形成了“一核一带一路两翼”的产业布局,利用当地河流水量充沛、肥力充足的特点,发展养殖产业,为实现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镇在畜牧产业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无中生有’,二是‘有中生优’。”延川县文安驿镇副镇长高侯磊介绍说,“无中生有”是该镇新建鱼塘养鱼6万尾,驮家岔养意蜂300箱,新建桑园1500亩,养蚕3批43张,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优中生优”是目前该镇牛存栏3300头、猪存栏1.1万头、鸡存栏2万余只。通过在圈舍建设、机械配套、养殖管理、防疫防病工作上下功夫,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促进了群众增收,2024年全镇畜牧产业产值约6000余万元。
在文安驿镇,特色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这片土地的生命力,更为当地村民打开了增收致富的新篇章。文安驿镇的养殖户们在镇政府的引导下,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