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自2023年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中宣部版权管理局、陕西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延安市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创新发展措施,同时不断提升版权服务能力,以确保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得以深入实施。
在此过程中,延安市形成了“一体三翼四融合”的独特工作态势,以民间文艺版权全面保护为核心,依托政策引导、服务优化、产业促进三大翅膀,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制度先行 构建版权保护新生态
一年来,延安通过开展民间文艺普查、作品备案、版权登记、宣传推广、版权转化等工作,推动延安民间文艺版权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效益运用。
强化组织保障,细化工作措施是延安市的主要工作抓手。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将试点工作纳入《2024年文化建设行动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讨论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在广泛听取各方对试点工作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精心制定《延安市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以及实施步骤等内容。组成调研团队,深入重点县区和企业、单位开展走访调研,召集民间文艺传承人、民俗专家、法律界人士举行座谈,全面调查了解延安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现状和保护诉求,客观评估现状。建立工作月报、季报制度,定期汇总,把握进展,研究分析问题,督促整改优化。
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延安市营造了良好的版权工作氛围,陕西发布、西部决策网等平台分别以《陕西延安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延谈:延安入选试点 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等为题,对延安入选试点地区进行宣传推广。陕西广播电视台《秦风热线》栏目对延安市负责同志、民间文艺工作者代表进行了直播采访。同时,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第三次修订后的《著作权法》正式实施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民间文艺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举办延安民族管弦乐团首演音乐会、延安市新编陕北场子秧歌展演、宝塔山下唱民歌等活动,组织陕北民间美术全国巡展,安塞腰鼓、子长唢呐、安塞剪纸、延川布堆花等民间文艺亮相央视《新春非遗之夜——2024总台春晚特别节目》、上海旅游节、香港《永远的山丹丹》等,举办文艺大讲堂、陕北说书民间艺人培训班和陕北场子秧歌编创培训班等讲座培训,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六进”等文化惠民活动,民间文艺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560余场次。
多元融合 展现民间文艺新风貌
摸清底数,才能更好夯实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促进基础。延安按照科学性、广泛性、地域性、代表性的“四性”原则,采取田野普查、文字记录、图片拍摄和音频视频等方式,梳理出民间文艺十大项1332小项。其中,民族语言类1项,民间文学类381项,传统音乐类100项,传统舞蹈类95项,传统戏曲类19项,民间曲艺类23项,民间美术类84项,民风民俗类180项,传统技艺类414项,传统医药33项,其他2项。13个县(市、区)均各有1个突出代表,概括为“13艺”:子长唢呐、延川大秧歌、延长棒子舞、黄龙猎鼓、黄陵抬鼓、洛川蹩鼓、甘泉莲花灯、富县飞锣、宜川胸鼓、志丹羊皮扇鼓、安塞腰鼓、宝塔区木兰鼓(舞)、吴起铁鞭舞。
全市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13个、省级85个、市级288个、县级1006个。有世界级剪纸艺术大师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名、省级65名、市级212名、县级838名。有国有文艺院团9家,30人以上民间艺术培训中心(职业艺术表演团体)13个,腰鼓协会、剪纸协会、陕北文化促进会、千人秧歌协会等民间文艺社团100多个。
通过完善体系,延安市有效搭建起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促进平台,建立了“一体三翼四融合”的工作体系。“一体”指:以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全国版权示范园区、陕西省版权工作服务站)为主体,开展作品登记工作。“三翼”指:一是依托(陕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延安中心,设立县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小镇三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基层工作站,为社会大众、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二是成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联盟,组织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孵化器企业、技术转移机构等14家单位签署《延安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联盟协议书》。三是通过民间文艺版权纠纷调解委员会、陕西省版权示范单位、非遗传习所、民间艺术工作室等社会团体,广泛开展版权宣传、培训等工作。“四融合”是指民间文艺版权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与人才培育的融合,提升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版权意识和技艺水平;与文化场馆的融合,丰富展览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创造良好环境;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推动民间文艺作品的商业化、产业化,为传承民间文艺提供经济支持,为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注入新动力。
创新机制 引领版权保护新风尚
针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力度不够、传承传播不规范、保障制度机制不完善、品牌创建意识淡薄等问题,延安市委、市政府将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组织试点专班组,深入基层调研,摸实情解难题。广大文艺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自发参与试点建设,全社会共同关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的氛围逐渐形成。
除此之外,延安市还积极发挥检察公益诉讼、法院人民调解等职能。在宝塔区设立陕西省首家民间文艺版权纠纷调解人民委员会,负责调处人民法院委派的司法调解案件、版权部门委派的行政调解案件及当事人自行提交调解申请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案件。
按照“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结合延安市工作实际,实施民间文艺资源普查行动、民间文艺保护研究行动、民间文艺文化品牌培育行动、民间文艺志愿服务实践点建设行动、民间文艺文化产业开发行动等五大行动,以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单位为撬动点,确定宝塔区、安塞区、延川县、洛川县、黄陵县、高新区管委会、陕旅集团延安公司(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延安故事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等8个先行先试县区和单位。五大行动牵头单位和先行先试县区、单位企业大胆探索、主动作为,结合工作实际,编制重点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健全完善配套举措,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政企合作机制,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的路上先行一步,为全市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延安将在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陕西省委宣传部的支持指导下,聚焦试点工作总体目标,持续深化调查研究,动态掌握民间文艺版权底数;凝聚各方力量,优化民间文艺版权服务;聚焦产业发展,激活民间文艺版权资源;强化法治建设,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加强培训宣传,营造民间文艺版权氛围;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民间文艺版权保障,推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