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婧 通讯员 李文振
深秋,记者走进宜川县云岩镇宜世村,村口的一棵古槐树依然枝繁叶茂,附近不少村民在此休憩,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从小就在这棵树下玩耍,古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村民贺新民介绍说,这棵树龄超过420年的古槐树,不仅是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成为人们对故乡记忆的一部分。
为守护好古槐树,宜世村将古树保护写入村规民约,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时刻关注古槐树长势,保护它不受伤害,形成了爱古树、保护古树的良好氛围。
“古树底下不仅是我们村民闲聊的场所,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接下来和美乡村建设中,我们会更注重保护好这棵古槐树,更好地凝聚村民共同的情感记忆。”该村党支部书记白世明说。
古树越千年,枝繁遮蓝天。日月精华照,看尽事变迁。古树名木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景观、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发展的重要见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
据宜川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王赵琴介绍,目前该县登记在册的古树有218棵,其中特级古树10棵,一级古树38棵,二级古树53棵,三级古树117棵;树种有国槐、侧柏、油松等16种,其中国槐182棵,占比83.49%。
这218棵登记在册的古树,或屹立于青山绿水间,或藏身于市井乡野深处,或庇佑着村庄学校,或守护着寺庙宗祠,与宜川人民一同繁衍生息,承载着最美好的记忆、最割舍不下的乡愁,伴随着宜川的发展与变迁,是新时代发展的见证。
每年“五一”前后,位于交里乡段塬村原张氏祖祠祠堂(现为段塬村学校)院内一株花龄达650多年的牡丹花开正艳,吸引大批游客跋山涉水前来观赏“牡丹王”的风采。
“我们村的‘牡丹王’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村民张亮晨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此株牡丹,村上专门修缮了学校院落,修建了小围栏,安排专人负责“牡丹王”的日常管理,如修剪、浇水、施肥等工作。同时,在“牡丹王”周围还栽植了不同品种的百余株牡丹,与其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更具观赏性。
古树承载着记忆与乡愁,还与民间传说、地方习俗、历史典故等紧密相关,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丹州街道大槐树塬村,拥有1000多年树龄的古槐树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它静静地守护着一方水土,见证着这座村庄的古往今来,更让村子多了几分灵秀之美。
“据村史记载,建村时这棵槐树的树龄就已经很大了,老辈人觉得是好兆头,就决定以‘大槐树塬’命名村庄。”村民赵文兴说,“在我们和老一辈人的心中,这棵大槐树非常重要。大家也都很爱护,因为它承载着我们的乡愁情思。”
古树沐岁月,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如何保护好宜川的这些森林资源瑰宝?
从2016年起,宜川县林业局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居,逐一对古树实行挂牌保护。同时,进一步完善古树图文档案,建立古树信息数据库,并定期对全县古树开展专项巡查保护,重点对古树的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管护情况、是否存在违法破坏现象等进行实地核查,并对生长势弱、生长环境差的古树开展复壮修复。
此外,该县还建立健全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制,并与古树名木所在地的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个人签订养护协议,加强日常养护,开展病虫害防治、适时浇水排水、清理树下杂物等,确保其健康成长,让那一抹绿留住历史与乡愁。
“我接管这棵1500年树龄的楸树6年了。这些年来,我不断给大家宣传要爱护古树。大家都很自觉,不在树下乱倒垃圾、不乱施农药。看着它长得这么好,我也很开心。”古树编号61063000091的楸树保护责任人张发子说。
叶长千年茂,根扎大地深。每一株古树名木,都凝聚着爱绿护绿的决心和努力。
如今,宜川县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和周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保护、爱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和监督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也不断提升,形成了热爱古树名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